跳至主要内容

報價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你是一個新手自由工作者,最令人困擾的大概就是報價了。報得太低,整個製作過程都在懊悔中度過;報得太高,又可能一直接不到案子。今天讓我來跟你分享我的報價思維,希望能幫助到你。

第一步:算出「不後悔底價」

首先,你要找到一個「案子接下去之後不會恨自己」的底價。這個很簡單:

  • 跟業主把工作範圍釐清,確定工作量到底有多少,預估你需要花多久時間完成這個專案。
  • 將預估的工作時數,乘上你最低期望的時薪。
  • 再把這個數字乘上一個 1.2 到 1.5 的「意外係數」。(因為專案一定會出意外

例如,你預估要花 30 小時製作一首音樂,而最低期望時薪是台幣 1,000 元,那就是 30 x 1,000 = 30,000 元;乘以 1.5 的「意外係數」後,得到 45,000 元。這就是你的價格底線,低於這個數字的話,這案子就不值得接了。

第二步:評估價值

接下來,我們要換個角度思考:客戶的財力有多強?這個案子可以為客戶帶來多少效益

比如說,有一個玩具公司請你為他們的玩具設計音樂,這個玩具每年可以賣 30,000 個,每個能賺 1,000 元;簡單算一下,一年的營收就有 3,000 萬了。如果客戶真的很在意音樂的品質,投資產品年營收的 1%(也就是 30 萬)在音樂上,應該不算太離譜吧?

第三步:看感覺報價

所以現在你就有了一個價格區間:從你自己的底價 4.5 萬,到你認為客戶可能付得起的 30 萬。

接下來就是看你對案子的喜好,以及這個案子對你作品集的加分程度,在 4.5 到 30 萬的區間內選一個數字跟客戶報價。我自己的話是滿靠感覺的啦!如果遇到我覺得很有趣的、真的很想做的案子,或是可以跟厲害的人或團隊合作的話,我就會主動報一個友善一點的價格。

不論如何,只要最後談成的價格高於一開始設定的「不後悔底價」,做起來就不會不爽啦!

額外的秘訣:如果你還是很猶豫要報多少,我個人建議報一個「講出來自己會有點不好意思」的稍高的價格。這樣就算被砍價,也還有談判的空間。要是客戶二話不說就直接答應,那就代表……你太低估自己了,下次報更高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