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設
·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有自己的「人設」1嗎?你常常因為害怕打破它而做出違背內心的決定嗎?
- 你自認是個「脾氣好、包容心強」的人;所以即使那位朋友已經第五十次讓你失望,你還是說不出「我們絕交吧」這五個字。
- 你設定自己是個「專業音樂人」;所以當想做一個聊生活、聊科技的 Podcast 時,內心總有個聲音質疑自己:「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很不專業?」
- 你在社群媒體上建立了「Outdoor 咖」的形象,每週都要爬一次山拍照發到 Instagram,並且不敢讓人知道自己其實很享受宅在家的生活。
- 你是家族中那位事業有成的「成功典範」;當你被主管刁難到想辭職時,為了維持在親友眼中的光環,還是選擇繼續忍受下去。
- 你是朋友圈中的「開心果」,所以即使心情糟到谷底,也覺得有義務在聚會中逗大家開心,不然就辜負了大家的期待。
人設當然是很重要的行銷工具。如果沒有明確的人設,別人就很難記住你是誰、你代表什麼;在這個內容過剩的時代,沒有人設等於就像是隱形人一樣。
但人設也會成為一個把我們困住的牢籠。人都是會改變、成長的,總有一天你會偏離既有的人設,然後人設就成為壓力來源了。
當感到自己「好像什麼都不能做、不想做」的時候,也許可以想想看自己到底是真的不想做,還是只是害怕打破自己的人設。
(我在這邊寫跟音樂無關的部落格,而且最近半年只發了兩部 YouTube 影片,已經讓我的專業音樂人和 YouTuber 人設嚴重崩壞2。可是這樣的生活我好喜歡喔!)
Footnotes
-
人設 = 人物設定。這個詞最初來自於動漫、遊戲或影視作品中對角色的設定,後來逐漸被用來描述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在別人眼中所展現的形象。 ↩
-
好啦,其實我還是有寫音樂專業的文章,想看那些的話請到 NiceChor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