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線
不曉得你還記不記得,在 1980~1990 年代,有些人家裡會有一整套的紙本百科全書。小學的時候,我在學校的圖書館也喜歡無聊時翻翻它,因為裡面的內容包羅萬象,隨便翻到一頁都可能學到以前沒聽過的東西。
我們家沒有買紙本的百科全書,但是在我小學的時候就已經有在用數位版了。當時我好愛微軟出的 Encarta 百科全書,它只是一片才 700 MB 的光碟而已,但是裡面竟然可以塞進好幾萬篇文章,還有影片、聲音、世界地圖,以及好多互動遊戲!
這種「全部的資訊就在我面前、拿在我手上」的感覺,對我而言有種難以形容的吸引力。
你可能會說:「我手上的 iPhone 有超快的 5G 網路,我要查任何東西也都可以馬上查到啊!」沒錯,但這些資訊並不在「你的手上」,而是當你連到遠端查資料時,才從對方的主機送到你的螢幕上的。
現代一般人常用的軟體中,尤其是手機軟體,「真正」在離線時還能正常運作的是少之又少。例如:
- 我的 Garmin 手錶的手機 App,明明就可以通過藍芽跟手錶溝通,可是在離線狀態下,App 卻無法正確顯示來自手錶的活動資訊。
- 更荒謬的例子,現在(2024)如果你沒有網路連線,是連 Windows 11 的安裝程式都沒有辦法完成的。(除非你使用奇妙的方式繞過連線檢查 )
我覺得這是故意的。我們現在使用的裝置,明明就有綽綽有餘的處理速度和儲存空間,可以單機獨立運作,完成非常非常多的事情。但是,許多軟體公司們更有興趣的是把使用者綁在它的雲端主機上,訓練使用者依賴它。
離線的爽感
你知道有一個軟體叫做 Kiwix,可以讓你把網路上的很多有用資源(像是維基百科、Arch Wiki、Stack Exchange……等等),打包下載到自己的電腦或手機上,變成可以完全離線使用的版本嗎?
(下圖:完全在我電腦裡的維基百科,沒網路也可以用!)
把整個英文和中文的維基百科,連同圖片全部下載下來,也只要 100 GB 多一些而已,對於現在一般電腦的硬碟空間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如果順便再使用 Organic Maps 下載個全台灣的地圖,還不到 500 MB,你的電腦就可以變成網路斷線時的超有用工具!
我家雖然也有超快的網路,要用網路查任何東西其實都很方便。但是真正在自己家裡的硬碟擁有全部的檔案,就是感覺很爽啊!我擁有絕對的控制權,不受網路狀態或是服務提供者的影響,我可以閱讀任何東西,都不被監視和追蹤。
(下圖:我雖然有很快的網路,但我還是很提倡離線軟體)
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開始意識到數位自主的重要性,主動去選擇能夠離線運作的軟體,擺脫那些毫無理由就強制要求連網的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