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看表演
這次去澳洲,我們在墨爾本聽了古典音樂會、看了音樂劇,還去了爵士俱樂部,來分享一下心得。
古典音樂會
第一站是 Hamer Hall;這座在 1982 年開幕的音樂廳,舊名是「墨爾本音樂廳 」(Melbourne Concert Hall),也是墨爾本交響樂團的總部。
(Hamer Hall 的門口)
入場前,門口外的等候區有吧台賣飲料,大家都在喝酒聊天,超像雞尾酒派對。而且音樂廳「裡面」居然也可以吃東西!有人在喝紅酒、有人啃香蕉,甚至還有人在吃冰棒。
更讓我大開眼界的是,這裡居然可以帶狗進場,狗就直接趴上主人身上聽音樂會!根本就像是戶外音樂節的感覺。(還是因為這隻狗是特殊狗,所以才可以帶?)
(看到灰色狗狗了嗎?這隻狗整場音樂會都沒有叫,比人還安靜。)
我們聽的這場是由 ABC1 主辦、墨爾本交響樂團演出的「Classic 100」經典百大倒數音樂會。2025 年的主題是鋼琴,ABC 讓觀眾票選最愛的鋼琴音樂,然後在這場音樂會演出票數最高的幾首鋼琴作品。
有一男一女兩個主持人,談吐風格輕鬆,氣氛像是跨年晚會一樣,跟台灣那種連清喉嚨都要很壓抑的嚴肅氣氛超不一樣。節目流程也很順暢,換場的時候還會播放下一段演出者的訪談影片,就很像是電視節目的節奏。
曲目的話有蓋希文的《藍色狂想曲》、德布西的《月光》、貝 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等等,甚至還有久石讓的《One Summer's Day》。讓我意外的是,票選第一名的曲目居然是貝多芬的《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澳洲人的喜好真的很古典耶!
舞台的燈光效果很棒,但也不會太浮誇;彈《月光奏鳴曲》時他們真的在背景投影了一顆大大的月亮,以及緩慢移動的深藍色燈光。
音樂劇
接下來轉戰墨爾本公主劇院(Princess Theatre)來體驗音樂劇。
(墨爾本公主劇院門口)
這座建於 1854 年、擁有超過 170 年悠久歷史的劇院,設計很特別,整個場地挑高很高但不深,我們是坐在最上層的位置,視野很好!
(最上層看台的視野)
我們看的是《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音樂是由《歌劇魅影》的作曲家 Andrew Lloyd Webber 寫作。劇情是在講耶穌在世上最後七天發生的事,以十二門徒中的猶大視角出發。
但它整齣劇都是用唱的,完全沒有對白,我大概只聽得懂 10% 左右的內容,角色很多,加上我又不是基督徒,所以完全搞不懂在演什麼(事後查一些資料才比較搞懂劇情)。所以我就是純粹當作演唱會來聽,但光是享受音樂演出就很值回票價了,演出水準真的非常高,每一個演員都是超級厲害的歌手!
爵士俱樂部
最後一站是位於墨爾本的市內郊區 Brunswick 的爵士俱樂部 The JazzLab,據說是墨爾本著名的爵士樂俱樂部之一。
它晚上七點才開門現場售票,七點半開始表演。我們六點半左右到達現場時,附近街道上超級冷清、一片漆黑,大部分的店都關門了,路上一個人都沒有。讓我們開始懷疑:這地方等下真的有表演嗎?該不會我們是唯一的觀眾吧?
(超冷清的門口)
結果七點一到真的有開門,我們買了一個人 30 AUD 的票進去。裡面的裝潢很舒服、燈光昏暗、就是標準的爵士俱樂部感,有一個吧台主要是供應飲料,食物選擇不多。
(舞台)
當晚表演的是 Andrea Keller(鋼琴)、Stephen Magnusson(吉他)和 Joe Talia(鼓組)的三重奏。(你看!三個人都有自己的官網!Wiwi 是不是就跟你們說要架官網,不然當別人寫部落格推薦你時要連到哪裡去?)
他們整場演出的都是原創曲目,上半場是鋼琴家 Keller 的曲子,下半場是吉他手 Magnusson 的作品。Keller 的創作比較親民、容易聽一些;而 Magnusson 的作品非常抽象、實驗性,運用了許多吉他的特殊擬聲演奏技巧,聽起來氣氛比較悶一點。鼓手 Talia 的技術也超強!
總之是一個水準很高的演出,場地的音效也很棒!
現場表演的魔力
這次墨爾本的表演藝術之旅讓我覺得非常值得,畢竟現場表演都是「只會發生一次,錯過這輩子就不會有完全相同體驗」的珍貴時刻。雖然在台灣也有音樂會、音樂劇和爵士俱樂部,但是在澳洲的體驗還是滿不同的。
如果你也計畫出國玩,不論是去哪個國家,真的很推薦排一些這樣的行程,不過想帶狗的話記得先確認場地規定。
Footnotes
-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澳洲廣播公司,類似台灣的公視或英國的 B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