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我是預言家

·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在 2020 年底發過一部影片《我要「慢慢」離開 YouTube 了,你也應該跟我一起走~》。在那部影片,我提到了當時我感受到的許多 YouTube 的問題,並且推薦一個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 LBRY 通訊協定,以及另一個影音平台 Odysee.com。

我目前還是有繼續把影片上傳到 Odysee.com。但我後來覺得,與其只是換到另一個「別人的的影片平台」,還不如更專注在維護自己擁有的官網(NiceChord.com)和影音平台(Wiwi.Video)。

但以上其實都不是今天的重點。我想要討論的是,在那部影片我說的一句話:

我希望在三到五年之後,我發表內容的『最主要平台』可以不要是在 YouTube 上面。

三年半過去了,我必須說我的預言滿準的。看著目前的 YouTube 生態,我實在很難想像在 2025、2026 年之後,YouTube 還會是一個值得當作主要平台的地方。

這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讓我一步一步用邏輯推演給你看:

  1. YouTube 提供了免費、方便的影片分享平台,導致平台快速增長、獲得大量用戶
  2. 大量活躍用戶吸引了創作者在平台上產出內容,因此 YouTube 開始引進廣告系統1,承諾為創作者帶來收入。
  3. 許多企業在 YouTube 上投放廣告,YouTube 開始調整推薦算法,設法最大化廣告收入
  4. 算法的調整導致單個影片的觀看數變得不穩定,創作者的收入也變得更不可預測
  5. 收入不穩定,讓創作者採取一些策略來維持收入。例如增加上傳頻率、製作更騙點閱的標題和縮圖,或者轉向製作更短、更容易消費的內容。
  6. 創作者策略的轉變,導致快速、消費型內容增多;而深度、需要時間製作的內容相對減少。這是因為:a) 深度內容通常需要更多時間和資源來製作,成本較高。b) 由於算法偏好能快速吸引觀眾注意力的內容,耗時製作的深度內容反而得不到算法的推薦。
  7. 淺層內容的增加導致整體內容品質下降,所以一些用戶漸漸減少瀏覽 YouTube
  8. 用戶使用時間的減少,使得 YouTube 的廣告收入下降
  9. 廣告收入下降,促使 YouTube 進一步調整算法,盡可能增強參與度和廣告曝光,導致更多聳動但可能缺乏實質的內容被推薦
  10. 算法的這種偏好,使得有深度但不夠聳動的內容很難獲得曝光,無法製作自己想要製作的內容的創作者,可能會感到沮喪並考慮減少上傳
  11. 高品質創作者的流失,進一步降低平台內容的整體品質和風氣
  12. 為了增加收入,YouTube 開始採取更激進的措施;像是增加廣告頻率和長度、限制免費帳號的某些功能,或甚至測試把廣告直接注入影片串流中2,來對抗廣告攔截器。
  13. 這些措施更加地降低用戶體驗,導致更多用戶減少使用 YouTube
  14. 用戶流失以及參與度下降,進一步影響了廣告效果。導致廣告商降低對 YouTube 和 YouTuber 們的投資
  15. 創作者發現難以透過 YouTube 獲得穩定收入和曝光,於是更多創作者開始把 YouTube 視為次要平台,而非主要創作和收入來源。
  16. 創作者對 YouTube 的減少投入,導致內容更新頻率和品質下降,使得用戶找到優質新內容的難度增加,進一步讓用戶流失。
  17. 惡性循環持續發展,導致 YouTube 的內容生態發生根本性變化。平台逐漸失去深度內容來源的地位,轉為一個以快餐式、淺層內容為主的平台
  18. 隨著平台生態的變化,創作者為了適應環境面對更大的壓力。許多人可能會覺得自己是被迫製作不符合自己理想的內容,只是為了維持在平台上的可見度。

最終,經營 YouTube 會變成一件 C/P 值很低的事情:

  • 為了賺錢嗎?因為流量不穩定,廣告分潤拿不了多少,廠商業配也難以談到好價錢。
  • 為了經營社群嗎?推薦算法不讓訂閱者看到影片,沒辦法掌握跟觀眾的聯繫。
  • 為了傳遞重要理念嗎?不夠聳動、「不夠 YouTube」的內容是得不到流量的。

那麼重要的問題來了,要怎麼跳脫這個死亡迴圈呢?這個是秘密,我在以後的貼文再考慮要不要告訴你。🤣

Footnotes

  1. YouTube 台灣在 2012 年 10 月發表了「YouTube 合作夥伴計畫」。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27051/BN-ARTICLE-27051

  2. https://www.pcmag.com/news/youtube-tries-a-new-harder-to-bypass-method-for-stopping-ad-bloc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