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除錯
·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許多鋼琴課裡,你可能會常聽到老師說這個句型:「你要________(填入某種動作),聲音才會________(填入某個形容詞)。」例如像:「你要把手指站好,聲音才會粒粒分明。」
這就好像是一個大廚跟學徒說「你要這樣握刀,切菜就會漂亮。」一樣令人困惑。
我想要知道為什麼啊!為什麼「手指站好」就能讓音色變得「粒粒分明」?難道鋼琴有長眼睛,知道我是用怎麼動作彈的嗎?
被跳過的中間
叫學生把「手指站好」,的確有可能得到「粒粒分明」的結果(如果運氣不錯的話)。但這樣的指導方式的問題在於:「手指站好」並不是造成「粒粒分明」的直接原因,它省略了中間一大串的因果關係。
比較合理的說法可能是:
當你把手指站好
→ 手用了肉比較薄的部位接觸到琴鍵
→ 這個部位比較硬、緩衝比較少
→ 手能在較短的距離把琴鍵撞下去,並且不跟隨琴鍵按到底
→ 琴鍵的初始速度夠快,依然能把琴槌拋出打到琴弦
→ 但因為琴鍵沒有完全按到底,所以制音器提起的時間較短、或甚至沒有完全提起
→ 琴弦的振動在比較短的時間之內被制音器停住
→ 人類的頭腦感覺這聲音聽起來比較「粒粒分明」
如果跳過了中間的脈絡,很容易造成學生陷入困境:
- 學生執行最初的指令(手指站好),但也許姿勢有一點點誤差,得不到預期的效果(粒粒分明)
- 因為不了解真正的原理,所以無從 debug(除錯),不知道怎麼調整
- 詢問老師怎麼辦,得到的答案就是反覆練習最初的指令(「再更站好一點!」)
- 無論如何反覆嘗試都沒有用,學生感到挫折、懷疑自己,決定放棄學習這個技巧
鋼琴只是一個機械裝置,它並不會因為你的「手指姿勢」而神奇地改變聲音的物理特性。要解決技巧問題,一定要理解從動作到結果之間的因果鏈。
正確的除錯方式
如果今天你打開電腦發現「網路連不上」,你通常不會直接下結論是「電腦壞了」。正確的 debug 方式是一步一步往回推:
- 網路連不上 ← 是只有 NiceChord.com 連不上,還是所有網站都連不上?
- 所有網站都連不上 ← 是只有這台裝置連不上嗎?換別的裝置試試看?
- 所有裝置都連不上 ← 明明都有連到 WiFi 點,卻沒有網際網路?
- WiFi 有連到但沒有網路 ← 看看路由器(Router)是否正常運作?
- 發現路由器亮紅燈 ← 路由器沒收到網路訊號?
- 為什麼路由器沒有網路訊號? ← 中華電信出問題了?還是我沒接好網路線?
- 發現網路線鬆了 ← 把線接好,網路回來了!
回到一開始的鋼琴例子,比較好的思維可能會像是這樣:
- 為什麼聲音不「粒粒分明」 ← 琴弦振動時間太長了
- 為什麼琴弦振動時間太長 ← 制音器提起時間太長或完全提起
- 為什麼制音器完全提起了 ← 我的手指跟隨琴鍵一路按到底,觸鍵時間太長
- 為什麼手指跟隨了琴鍵按到底 ← 可能是用了手指較軟的部位接觸琴鍵
- 為什麼接觸部位太軟 ← 我的手指角度可能不夠「站好」
這種「從結果開始,逐步往回推論」的方法,不只是可以解決 WiFi 或鋼琴技巧問題,在日常生活的各種面向都很好用!
(如果努力了很久,還是無法解開鋼琴技巧的因果鏈的話,試試看好和弦的《鋼琴技巧急診室》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