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費曼鋼琴學習法

·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過世時,他的黑板上寫著兩句話。

"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 not understand."

(如果我做不出來,那就代表我還不懂。)

"Know how to solve every problem that has been solved."

(前人已經解決的問題,要知道是怎麼解決的。)

這兩句話,不論是在什麼領域,都是很好的學習指南。第一句話是在說,要真的理解一件事,必須要能自己親手打造它;第二句話則是在說推論的過程比答案更重要。

套用到學鋼琴的時候也是一樣,如果能追求「更底層」的理解,那麼進步就可以更快!如果你正在學鋼琴,以下是幾個你可以考慮做的事:

  • 🎹 了解鍵盤和踏板機制:許多人只知道琴鍵按下去會有聲音、放掉聲音會停,踩踏板的話聲音會拉長……但是為什麼?鋼琴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把你的鋼琴拆掉研究看看吧!當你了解琴鍵如何控制琴槌和制音器、踏板如何影響琴弦共振等等原理後,你的彈奏邏輯就可以從「因為譜上這樣寫、老師說這樣彈」,升級到「我想要製造這個聲音,所以我這樣做」的等級。

  • 📝 親手寫寫看:很多人都能彈蕭邦夜曲,但卻沒那麼多人可以寫一小段「聽起來像蕭邦夜曲」的音樂。嘗試去了解作曲家的思考方式:為什麼他在這邊寫這個和弦而不是另一個?為什麼這段重複第二次的時候,跟第一次有微妙的差異?嘗試從零開始寫一小段類似風格的音樂,別忘記費曼說:「如果我做不出來,那就代表我還不懂。」

  • 🧪 練習即興演奏:即興是「練習說音樂語言」的練習,讓我們不只是照著劇本(樂譜)唸台詞,而是真的能用音樂對話。即興演奏不是爵士音樂家的專利,喜歡古典音樂的人,也可以練習做莫札特、貝多芬、蕭邦風格的即興!

  • 👋 自己的指法自己排:不要盲目照著樂譜上的指法彈,因為那指法八成不適合你;我們應該學的是指法設計的邏輯。想想看樂譜上為什麼那樣安排指法:是為了準備下一個位置?為了音色效果?為了怕音符太短?或者純粹只是設計者個人的習慣?研究過後,嘗試從零開始設計自己的指法。

  • 💿 理解專輯的演奏思維:不要盲目地模仿有名演奏家的專輯,因為一定會模仿不精確,然後變得四不像。我們應該要嘗試了解演奏家的詮釋邏輯:為什麼他把這個音彈比較大聲?那個音為什麼晚了一點點彈出來?了解了背後的邏輯,就算我們的演奏聽起來跟專輯不同,也能傳達類似(或甚至更好)的音樂效果。

(如果你依照本文建議把家裡的鋼琴拆開研究後裝不回去,作者對此概不負責,畢竟追求知識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