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你有學鋼琴,我不曉得你有沒有過這種疑問:為什麼鋼琴老師總是在一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細節上糾纏不休?
- 「這個音要再小力一點點」
- 「踏板晚 0.3 秒再踩」
- 「這個音再多按住 0.5 秒」
……修飾這麼細微的事情真的有意義嗎?
如果你有這個疑問,可能表示你跟你的老師對於「細微」和「意義」的定義,還沒有充分溝通過。
關於「細微」
想像一下,你是一個剛開始學做牛肉麵的學徒。
有一天,師傅叫你在湯裡面加 0.5 克的鹽;但你懶得量就隨便加,結果隨手加了 0.7 克。師傅試喝之後就大聲訓話你一頓:「你是要把客人鹹爆是不是阿?」
你可能會想:「不就才差 0.2 克而已,在意這麼『細微』的事情做什麼?」
但在專業領域裡,「細微」的定義常常跟一般人的認知不太一樣。對你來說,你可能嚐不出那 0.2 克鹽的差別;但對於牛肉麵師傅或美食專家來說,這可能就是一碗好湯跟普通的湯的關鍵差異!
0.2 克的鹽其實並沒有太「細微」,只是初學者的感知能力還不夠敏銳。
關於「意義」
「意義」的討論,重點在於評估投入的努力能不能換回合理的回報。
以鋼琴技巧為例,這的確是可以永無止境追求進步的事情;但根據收益遞減原則,隨著技術的提升,要再更加進步會變得越來越困難。我們不可能無限地投入時間,去追求只有一點點的進步。
所以我們應該討論,就個人的使用情況而言,值不值得投資時間和精力去變得更好:
- 如果今天練一首曲子是為了要拍 YouTube 影片,那麼也許只要彈得大致很順、還滿好聽就夠了;反正失誤的話還可以重錄或是剪輯。
- 但如果是要參加重要的國際鋼琴比賽,那就必須追求近乎完美的表現才行。
老師跟學生需要有共識:現階段練習的東西,可以接受的品質標準在哪裡。達到這個標準之後,就不需要再花費過多的精力了,可以把時間投資到別的地方。
(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我喜歡在自己的網站上寫貼文。因為只有在這裡,我才能掌控所有的細節:每個字的大小、每段的間距、連結的顏色、圖片的壓縮程度……在這裡我有絕對的格式自由,就算我要把行距從 1.6 調成 1.58,也不會有人阻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