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像青菜
推廣古典音樂時,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策略:把古典音樂和喜劇元素結合。
記得 YouTube 上的元老級創作者 Igudesman & Joo 嗎?這對小提琴與鋼琴的雙人組擁有很強的演奏實力,以搞笑的古典音樂舞台演出走紅。他們在 2006 年的「Rachmaninov Had Big Hands」,就是其中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
這種音樂加喜劇的表演方式,的確是可以增加很多觀眾,而且也會讓很多人覺得被娛樂到。但就「推廣古典音樂」的角度而言,如果想要培養更多古典音樂的粉絲,這可能還不是最理想的方法。
「吃下青菜」不等於「愛上青菜」
這讓我想到媽媽們哄小朋友吃青菜的戲碼:「你把青菜吃完,明天就帶你去麥當勞喔!」;或者是把青菜切得很碎,然後偷偷藏在其他食物裡。這些招數雖然能讓小孩「吃下」青菜,但卻無法讓他們真正「愛上」青菜。
說到青菜,我小時候就超討厭吃青菜。當然,你可以利用水餃或春捲這樣的食物讓我不小心吃進青菜,但即使我可以接受水餃裡的青菜,如果要我正面迎擊一盤完整的燙青菜,我還是沒有辦法的。
直到大概是高二到高三時,有一陣子我迷上吃涮涮鍋,我才第一次體驗到青菜的好吃。不曉得是我的味蕾變了,還是因為搭配蔥花和醬油的關係,又或者是因為我可以親手掌控烹調時間,所以不會把菜煮得太爛。總之,開始吃涮涮鍋之後,我才真正體會到青菜的鮮甜好吃、真心成為了青菜的粉絲。
古典音樂就像青菜
古典音樂就像是青菜。我們可以把古典音樂跟其他元素混搭,或者是巧妙地「偽裝」它,讓觀眾沒注意到他正在聽古典音樂。這些招數雖然能讓更多人「聽到」古典音樂,但他們愛上的可能只是外層包裝,而不是音樂本身。
更理想的方法,應該是要引導觀眾了解音樂創作的原理、欣賞作品的細膩設計、甚至能分辨不同演奏家詮釋的差異。有了這樣的參與感,觀眾才有機會真心成為古典音樂的粉絲,而不只是被包裝騙進來而「不小心順便」聽到了古典音樂。
想想職棒比賽的行銷方式,總不可能是先偽裝成「香香啦啦隊女孩秀」或「啤酒品飲會」,然後讓觀眾走進去才「不小心順便」看到棒球吧?!(欸?還是其實真的是這樣?)
這方法太慢了!
當然我也知道,教育一個新觀眾認識古典音樂(或入坑任何新事物)都是需要時間的;但人類通常都不喜歡這種需要長期耕耘才能慢慢看到成果的活動,而且大家都有經濟壓力、票房壓力什麼的。
所以……我們好像也可以學習職棒比賽,在古典音樂會中提供精釀啤酒,或在曲目間安排香香啦啦隊女孩秀?哇,光是用想的,我就已經就想去了!看來我自己也是個偽古典音樂粉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