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找工作怪怪的?

·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最近收到一位讀者(我幫他匿名)的來信,他覺得「主動用自己的技能換取回報」這件事怪怪的,卻又說不出哪裡怪:

最近看到你的 blog 裡的很多文章都很有趣,也為你參加了馬拉松而高興。

最近想念好檸檬的時候就會把以前的 podcast 重新聽聽,覺得很溫馨療癒。

我去年在日本拿到了 PhD,現在還在找工作。可是我好像很難想像自己去工作賺錢的圖景,所以當我在嘗試找工作的時候我其實不知道自己在幹嘛。這個問題讓我很困擾,所以不知道是否能在 blog 裡給我這樣的人一些建議或啟發?

研究所時代我也拿過獎學金,也做過教日語的兼職得到報酬,我覺得有額外的金錢入帳很好玩。可是當遇到要我主動去用自己的技能換取回報,我忽然覺得怪怪的,但是又說不好是哪裡怪。

對自己的專業(社科類)仍舊有興趣,也不是特別擔心把它當工作會失去興趣。自己也不是那種會因為迫於生計這類理由而去說服自己做不喜歡的事的性格。總之比較在意自己開不開心。

最近因為這個困擾正在嘗試找一些書或 blog,來幫助自己發現問題的原因所在。由於之前聽好檸檬得到大量啟發,所以亦師亦友的 Wiwi 說的意見我真的比較信,會學起來照做。

所以如果有任何建議的話,可以幫我講一點嗎?多謝啦。

「主動用自己的技能換取回報,會覺得怪怪的」的經驗,我個人好像沒有耶!

可能是因為我從小學鋼琴的時候,就是找老師上一對一的鋼琴課,所以很早就知道有「教鋼琴」這個商業模式,而且也很習慣了,就自然地把它納入我未來工作的選項中。我自己是從高三就開始教鋼琴學生,一直到現在都還在教,所以在「心態上」是不會覺得怪怪的。

當然,在剛開始教鋼琴時,因為經驗不足,難免會遇到學生提出一些我無法馬上解答的問題;那時候的確會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覺,甚至會冒出「我是不是在騙人?明明自己就不夠厲害還出來教別人?」的念頭。但我的解決方法就是遇到問題就多去研究,過了幾年之後這樣的感覺就越來越少了。

為什麼找工作會「怪怪的」?

我嘗試分析一下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專業安全感不足?

也許是對於「販賣自己的專業」這件事缺乏安全感?

你說你教過日語,也覺得有收入很好玩。這可能是因為日語不是你的本科,所以你不會過度要求自己要「完美、專業地」教日語;就像我不會要求自己要寫出完美的 JavaScript 小工具一樣。

但要把自己辛苦攻讀多年的社科專業拿出來「賣」,心理壓力就完全不同了。因為如果做不好,自己可能會很沒有面子,會有自己多年的專業投入被否定的感覺。

對「工作」有刻板印象?

你來信提到「自己不是那種會因為迫於生計這類理由而去說服自己做不喜歡的事的性格」。

這可能表示你在潛意識裡,已經把「工作」與「做不喜歡的事」連結在一起了。但其實工作的方式和場域永遠都有選擇空間;我自己也無法忍受做不開心的事,所以我會盡量避開那些會讓我不開心的工作方式和環境。

對商業世界的不適應?

還有一種可能是,「談生意」這件事目前還不在你目前的舒適區中。

因為到目前為止,你一直都是在比較學術的環境裡面,比較少會需要做談判、報價、銷售、行銷自己之類的事情。也許是對這些商業活動的不習慣,造成了不舒服的感覺。

人設問題?

另一個想法是:你也不一定要用自己目前認為的「專業」來賺錢呀!

如果你之前教日語能得到不錯的收入,並且覺得很好玩,那也可以繼續做下去呀!這可能是「人設」的問題:你認為自己是一個「社科專業人」,如果去教日語的話就叫做「不務正業」。

但真的沒有這回事,真的只要你開心就好。我現在在這邊寫部落格,應該也算是超不務正業的——這個部落格不但跟我的「專業」無關,而且也不會幫我賺錢。但我還是每天在這邊寫,老實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就是因為會有像你這樣的讀者會看,所以我覺得很開心吧?!

額外的秘訣

當我覺得人生卡住的時候,我通常第一個會做的事情是去看 Seth Godin 的部落格。到 https://seths.blog 輸入你可能會有興趣的關鍵字,也許他已經寫過你的問題了。

他的很多書我都覺得對我幫助很大,如果是第一次接觸 Seth Godin 的話,也許可以從《Linchpin: Are You Indispensable?》開始;記得請買英文版,因為中文版翻譯得不太好。

話說回來,你能在沒什麼工作的情況下,在日本待這麼多年讀完博士,可能表示你其實已經財務自由了?也許你真的不需要工作,你的「怪怪的」感覺可能只是你的潛意識在提醒你:「我明明就很有錢啊,為什麼要這麼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