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裝死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有沒有這種經驗:買了一支股票後,它立刻開始上漲,讓你開始覺得自己根本是股神,已經「參透市場的脈動」?

你想太多了。

很多生活上的事情,例如股票漲跌、你老闆的心情、YouTube 和 Instagram 貼文的觸及率,其實都是高度隨機的。不要太相信自以為的「完美攻略」,這次的成功可能只是運氣好而已。

傳說中1,富達(Fidelity)投資公司有一項內部研究,他們發現表現最好的投資者竟然是……死人。

"Yes, you read that correctly. Fidelity, one of the biggest asset managers in the world, performed a study on their best-performing client brokerage accounts. Over a 10-year period, they found that the highest returns came from the ones where the account holder was dead."

(沒錯,你沒看錯。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 Fidelity 對他們表現最好的客戶經紀帳戶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在 10 年期間,回報率最高的帳戶竟然是那些帳戶持有人已經死亡的帳戶。)

——Gavin Chau, BlueWealth.com.au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死人不會到處聽信親友的「明牌」、不會因為市場下跌而嚇到開始拋售、也不會自作聰明覺得可以抓準時間進出——死人不會(也無法)過度交易。

你可能會想:「那專業的基金經理人一定就比死人強了吧?」,其實沒有。根據 SPIVA 研究報告2,在 15 年期間有高達 89.5% 的主動基金表現不如 S&P 500 指數。換句話說,只要你像死人一樣買進 S&P 500 指數基金,抱著不要賣掉等 15 年,你的報酬就贏過了 89.5% 的專業經理人,就這麼簡單。

"The dead have their drawbacks. They make for dull company, and when the dishes need washing, they are never around. As investment mentors, however, they have their merits."

(死人當然有它的缺點;例如你不能跟他們聊天,他們也不能幫你洗碗之類的。但作為一個投資導師,他們的確是還不錯。)

—— John Rekenthaler, MorningStar.com

所以,如果想成為優秀的投資者,最好的方法可能就是「裝死」。

川普最近的關稅重拳整個讓全球股市大跌,怎麼辦?不要慌張,就當作你已經死了沒看到,繼續買進、繼續抱著吧!

Footnotes

  1. 雖然 Morningstar 的 John Rekenthaler 指出這個研究可能不存在(沒人能找到原始資料),但這個概念本身還是相當合理。

  2. SPIVA 指的是「標準普爾指數對比主動管理」(S&P Indices versus Active)。這是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標普全球的一個部門)出的報告。它們主要是用來給大家比較「主動投資還是被動投資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