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大型電玩

·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還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家樓下的雜貨店門口擺了一台《快打旋風 2》(Street Fighter 2)的機台。玩一次只要台幣五塊,但對當時的我來說簡直是天價,所以我都只能站在後面看別人玩,在頭腦中想像自己正在發出波動拳。

再更長大一點點之後,我偶爾有機會去像是湯姆熊之類的大型電玩店;我沒有很常去,但只要去我通常會覺得好玩而且很興奮

未來科技

1990 年代的大型電玩店真的很好玩。回想看看,90 年代前半,一般人家裡只有紅白機、超任、Sega Megadrive 之類的 8-bit 或 16-bit 主機,大部分的遊戲畫面都看起來像是一些像素小人在螢幕上跳來跳去。

但到了大型電玩店可就完全不一樣!1994 年時,我們就已經可以玩到畫面超順(每秒 60 張)、還可以四人連線的 3D 賽車遊戲 Daytona USA,當然是用真的方向盤和油門煞車踏板控制,撞到東西方向盤還會有力回饋(不是震動喔,是你需要用力跟它抵抗的力回饋)!也別忘了 Virtua Fighter 2,音樂熱血、人物擬真、動作流暢、連背景都是全 3D 的格鬥遊戲。

玩過這兩個 1994 年的經典遊戲嗎?

你可以到 YouTube 查查看這些遊戲的畫面,你會發現在 1994 年時看起來,它們根本就像是從未來(大約是 2000-2005 年左右的家庭遊戲機水準吧)坐時光機回來的外星科技!

到了 1990 年代後期,還有一大堆超好玩的音樂遊戲;像是跳舞機 Dance Dance Revolution(簡稱「DDR」),還有 DJ 遊戲 BeatMania 等等。雖然這些遊戲後來也有家用版(還記得那個容易滑來滑去、讓人摔倒的 DDR 跳舞軟墊嗎?),但是大型電玩的控制器玩起來感覺就是比較爽。

不喜歡打電動遊戲的話,以前的大型電玩店通常也會有彈珠檯(Pinball)。不是夜市那種簡陋版本喔,是下方有兩個擊球板(flipper)可以把球打上去,需要靠技術過關、聲光效果絕佳的遊戲。

墮落

至於現在呢?隨著家用遊戲主機配備越來越強,大型電玩店不但沒有與時俱進,反而是不斷地向下沉淪。現在走進大型電玩店,可能會發現超過一半的機台都是那種美工粗糙、音效廉價、超級兒童向、幼稚到令人尷尬,許多都寫著簡體中文的低成本遊戲。

那種享受著絕佳畫面、音效和手感,站在機台前只用一枚代幣破關,讓圍觀眾人驚嘆的情景已經不復存在。大型電玩店完全失去了曾經的「酷」感,剩下的只有「我為什麼要花錢玩這種廉價品」的疑惑。

好吧,現在如果經過大型電玩店,而且他們有擺太鼓達人的話,我勉強還是可以玩一下,畢竟敲鼓還是有一點快感的。不過,我現在還是比較喜歡在家舒服玩我的 Switch 和 Linux 掌機,好期待 Switch 2 在台上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