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影片太長?AI 幫你看!

·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隨著 AI 工具的進步,我發現我越來越不需要看 YouTube 影片了:

  • 如果是知識型的影片,我會下載影片的字幕檔;如果沒有字幕檔,就下載音訊檔然後用 whisper 辨識成文字稿(我寫了一個 script 自動做這件事)。接著把整個文字稿丟給 Claude,請它幫我整理重點,只要五分鐘之內,就能掌握一小時影片的重要內容。
  • 至於「傳統的娛樂型 YouTuber 影片」,我現在幾乎完全都不看了。大家拍來拍去都差不多,許多內容感覺都是為了演算法而製作的——畢竟演算法才是真正的觀眾,我們人類只是順便看看。

我發現自己會願意花時間看完一個 YouTube 長影片,很少是因為只是想要取得資訊。而是因為以下三個理由:

  1. 我覺得主持人長得順眼、說話好聽(這很膚淺我知道)
  2. 影片的氛圍,讓我感覺被療癒或被陪伴
  3. 影片有重要的圖像內容,沒有辦法被文字取代(例如 NBA 球賽精彩鏡頭)

做知識型影片還有意義嗎?

隨著 OpenAI 和 Perplexity 推出 Deep Research 功能1,AI 已經能自動整理大量資料,給出完整的研究報告,並附上詳細的引用來源。

雖然說短期內,AI 可以幫助影片創作者加速產出內容;但往長遠一點看,我覺得純粹製作知識內容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因為使用者可以直接向 AI 提問,在更短時間內得到更精確、整理得更好的答案,而且還不用忍受 YouTuber 的業配橋段。

對我自己而言,因為演算法流量不穩定的關係,製作 YouTube 影片已經被我視為一個 C/P 值越來越低的投資;再加上現在 AI 工具的快速發展,更讓我覺得知識型的 YouTube 長影片不值得做了。反正影片最終都會被 AI 拿來做重點摘要,那為什麼我不直接把重點直接用文字寫出來給觀眾就好?

文字內容即將再次偉大?

另外,因為跟 AI 互動需要使用文字,而且想要獲得 AI 省時間的好處(例如重點整理)也需要閱讀文字。這是否會讓一般大眾更習慣消費文字內容,帶動一波閱讀習慣的回歸呢?我覺得是有機會的,至少我在自己身上感受到了這樣的習慣改變。

至於 AI 工具對圖文內容生態到底是好是壞,我覺得也很難說:

  • 正面來說,AI 讓一般人更習慣閱讀文字資訊,這對經營部落格或獨立網站的創作者來說是個好消息,一般大眾終於有足夠的注意力來閱讀我們的寫作了!
  • 但反面來說,如果使用者總是習慣跟 AI 對話來獲取資訊,也可能會降低直接瀏覽個別網站的頻率。

想聽聽你的想法

最近一年,我發現自己更少看 YouTube 長影片,轉而更常聽 Podcast,因為它可以在我邊做其他事時邊聽(或是幫助我入睡)。同時,我也變得更常閱讀各類網站和部落格文章(當然,也常常借助 AI 來快速了解重點)。

我很好奇你的想法,最近一年你的媒體消費習慣有改變嗎?

  • AI 越來越強之後,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常使用它嗎?
  • AI 有(至少部份)取代你原本的媒體消費習慣嗎?
  • 你最近一年更多看哪種格式的媒體(YouTube 影片、短影片、Netflix、Podcast、Blog、社群媒體貼文……),更少看哪種?
  • 你覺得自己為什麼有這樣的偏好改變?

如果你想跟我分享,歡迎來信到 wiwi.blog@fastmail.com;或者更好的方式是,寫在你自己的 blog 再分享給我,這樣我可以順便訂閱你的 blog!(RSS 萬歲

(如果你沒有使用 AI 摘要功能,而完整讀完了這篇貼文,那真是太感謝你了!)

Footnotes

  1. OpenAI 的我還沒用過,因為太貴了;但 Perplexity 的真的還滿好用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