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吉卜力自拍

·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大家都在瘋 AI,從幾年前的「哇~AI 可以幫我寫作業了!」到現在的「哇~我可以把我的自拍變成吉卜力風格了!」。

但這些對科技的狂熱驚嘆,只是又一次人類遇見新奇事物的老套反應。

科技驚嘆

留聲機剛發明的年代,人們一定也曾經驚嘆:「哇~有了它,就好像家裡有了一個樂團幫你現場演奏耶!」但不出三天,熱情就冷卻下來:「這音質好差喔,根本就不好聽!而且還要用一直轉把手,手都痠死了!」

或者數位相機剛問世時:「哇~以後我不用去照相館洗照片了!」但很快就變成:「這解析度好低、連拍好慢喔!而且電池只能用三十分鐘是怎樣?記憶卡也太貴了吧!」

我們總是用前一個時代的眼光來驚嘆現代的科技,然後馬上用下一個時代的標準來嫌棄它。從留聲機、照相機到吉卜力圖片產生器,人類的反應幾乎都是一樣的——首先驚嘆不已,接著習以為常,下一步開始抱怨。就像我的貓對逗貓棒的熱情一樣,五分鐘就過去了。

沒人在意你生成的「內容」

我們正處在一個人人都是「創作者」、數位「內容」價值崩盤的時代:

  • 只是想要得到一首能聽的歌曲的話,用 Suno AI 產生就可以了
  • 只是想要得到一張示意圖的話,用 Stable Diffusion 或 Flux 就可以了
  • 只是想要把自己的自拍變成吉卜力風格的話,用 ChatGPT 就可以了

殘酷的現實是:沒人會在乎你用 AI 產生出來的歌曲、照片和吉卜力風格自拍照,除了那些想賣你 AI 訂閱服務的公司。

我可以預見,很快地大家都會對這些 AI 生成內容感到麻木,然後演變成本能的排斥;以後看到疑似是 AI 生成的東西,可能會跟接到推銷電話一樣讓人想立刻關掉。

擁抱你的古怪

我們缺乏的不是「內容」,而是意見、品味、脈絡和體驗——那些只有「你」可以提供的東西。

如果我今天想要讀一篇有趣的文章,我不會到 ChatGPT 跟它說「寫一篇 blog 讓我讀吧」,我還是會想要讀我覺得有趣的人寫的東西。其實我想要的不是一篇文章,而是被作者的思考方式當頭棒喝的體驗。

在 AI 時代,真正稀缺的資源是「你」的獨特視角;與其加入眾人一窩蜂地生成更多「內容」,不如多展現自己的古怪和不完美吧!

(附上一張讓人終於鬆了一口氣的、非吉卜力風格的真實自拍照)

延伸閱讀

ChatGPT「吉卜力風格」照片狂洗版!可是別忘了宮崎駿曾痛批AI:「我極度厭惡,這是侮辱生命本身」(Vogue Taiwan)1

Footnotes

  1. ChatGPT 新功能可將照片轉為吉卜力風格圖像,引發社群洗版與版權爭議。雖「風格」不受法律保護,但宮崎駿本人曾批評 AI 生成動畫「侮辱生命」,超過 400 名創意產業人士已向美國政府表達反對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