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換來換去

·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發現一個有趣的「任務切換」(task switching)測試:

https://www.psytoolkit.org/experiment-library/experiment_multitasking.html

它的玩法很簡單,就是畫面上會出現一些圖形:

  • 圖形的外框可能是菱形或正方形,而圖形的內部可能有兩個點或三個點。
  • 當圖形出現在畫面上半部時,你要判斷它的「形狀」,菱形按 b、正方形按 n;不要理會中間的點。
  • 當圖形出現在畫面下半部時,你要判斷它的「點數」,兩點按 b、三點按 n;不要理會形狀。

它會先讓你練習一些題目,才開始正式測試。

我的測試結果是,當我連續只做一種工作,也就是連續只判斷形狀或點數時,我通常可以在 0.4 秒左右就回答出來;但如果把兩種工作混合的話,我的效率幾乎減半,平均每題需要 0.8 秒才能回答,而且錯誤率高了不少。

我推薦你也自己去體驗一下這個測試,感受一下任務切換對你的影響。

這個測試想要告訴我們的應該是,人類的大腦真的不適合多工和頻繁切換;如果想要效率高的話,就一次專心只做一件事吧:

  • 想要認真工作時,移動到一個不會有人一直突然叫你的地方
  • 把所有會跳通知的手機 App 關掉(或更好的方式:移除 Google Play Services)
  • LINE 或 E-mail 一天看個 2~3 次就好了,不要一有新的訊息進來就馬上讀

(而且我發現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多工能力變得越來越低,被打斷之後的恢復時間也更長。這也是我為什麼越來越在意「專心」的原因。)

爬蟲?

·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一大堆來自中國的 IP 位址一直來爬我的 NiceChord.com 是怎樣?幾天沒看網站記錄就給我爬了快兩百萬次!

(但最近也沒特別感到 NiceChord.com 的主機變慢就是了)

只好把整片 IP 區域擋掉了,阿就一個小小的靜態網站有什麼好爬的,不懂耶。

你掃得出來嗎?

·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QR Code 的設計守則之一:要有足夠的顏色對比。

把 QR Code 印得像以下這樣子,然後怪顧客的手機掃不出來,不是一個很酷的行為。

3 分鐘的 Shorts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新聞!YouTube 宣佈從 10 月 15 號起,把短影片時間上限從 1 分鐘調至 3 分鐘!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以下是我的預測劇本:

  1. 為了鼓勵大家使用新功能,YouTube 把短影片的觸及率調至歷史新高。
  2. 在短影片的使用者界面中,缺乏搜尋欄及側邊欄的設計,削弱了使用者主動選擇觀看內容的習慣。
  3. 「訂閱」完全無效化,創作者與觀眾的連結全靠演算法維持
  4. 傳統橫向長影片的觀看數字降到歷史新低
  5. 因為長影片的觀看下降,而短影片的廣告置入效果也不好廠商大幅減少對個別 YouTube 創作者的宣傳預算。
  6. 廣告商將原本要給創作者的預算,轉投向 YouTube Shorts 平台本身的插入式廣告
  7. YouTube 修訂 Shorts 的分潤制度,短影片創作者只能分到塞牙縫的錢1
  8. 更多 YouTuber 製作更多的 Shorts,試圖利用它來挽救頻道的長影片收視率,但效果有限。
  9. 許多中、大型 YouTuber 因為接不到商案、廣告分潤收入又不足,經營不下去,宣佈解散團隊、停更。
  10. 越來越多創作者,開始同時在其他平台上傳影片,並製作其他形式的內容,像是 Podcast 和圖文網站。
  11. 競爭對手如 TikTok 和 Instagram,趁機推出長影片功能與更優渥的分潤方案,吸引原 YouTube 用戶和創作者。
  12. YouTube 的獨特性和競爭優勢日漸消失,淪為眾多短影片平台中的一員。
  13. 因為持續虧損,Google 開始削減 YouTube 的營運成本,導致平台功能進步緩慢、穩定性下降。
  14. YouTube 的活躍用戶數量出現前所未有的大幅下滑
  15. Google 宣佈關閉 YouTube,將核心功能整合到 Google 的其他服務中。

就像我在之前這篇貼文說的,不要覺得大船就不會沉,連千萬訂閱的大頻道都在超前部屬準備逃跑了,你搶好救生艇了嗎?

Footnotes

  1. 根據這個來源,YouTube Shorts 每 1,000 觀看創作者只可分到 $0.01 ~ $0.06 美金,遠低於長影片的 $1.25 ~ $2.5 美金。在其他來源也可以看到類似數據

「粉絲時代」的終結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Patreon 的 CEO,Jack Conte 最近在 SXSW 的演講(YouTube 連結)超級值得一看。

我尤其推薦給那些在社群媒體時代以後才開始用網路(也就是大約 20 歲以下)的讀者,你們真的很需要了解一下網路在你們出生前是怎麼樣子的

這個演講的主題是 Death of the Follower & the Future of Creativity on the Web(粉絲時代的終結,以及網路創作的未來);Conte 幫我們從頭複習了一次從 Web 1.0 開始,我們是怎麼走到現在的,回顧了網路創作者與觀眾關係的演變過程。

他認為,網路內容的分發模式,從追蹤為主變成了演算法推薦為主,是一個很糟糕的趨勢:

(以下所有引言都是來自 Jack Conte。)

The follow is not some handy feature of a social network. The follow is foundational architecture for human creativity and organization.

追蹤功能不只是社群網路的一個方便功能而已。「追蹤」是人類創意和組織的基礎架構。

我們會「追蹤」某個創作者、成為粉絲,是因為我們喜歡該作者的作品、認同他們的美學和價值觀。透過追蹤,我們可以控管進入自己大腦的內容,而創作者也可以針對他的粉絲們創作作品。

但以演算法為主的網路平台,正在拆散這層關係: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Web 2.0, my followers might not necessarily see my posts and the idea of a subscription started to break down.

從 Web 2.0 以來,第一次出現了「我的追蹤者不一定能看到我的貼文」的情況。訂閱的概念開始瓦解。

平台藉由算法來控制群眾的思想,而創作者如果不迎合算法就可能被遺忘。這直接影響了創作的自由。

So instead of thinking, what do I want to make? What lights me up? What is the output that I want to create as an artist? What will my fans love? Instead of thinking about those questions, now in the back of my mind, I'm thinking what will the ranking algorithm favor and that subconsciously or consciously changes my creative output to achieve the platform's goals, not my goals as a creator.

所以,我不再思考「我想做什麼?什麼能讓我興奮?作為一個藝術家,我想創作什麼樣的作品?我的粉絲們會喜歡什麼?」;現在,我滿腦子裡想的只有「演算法會喜歡什麼?」。這有意無意地改變了我的創作輸出,讓我的創作不再是為了實現自己作為創作者的目標,而是為了實現平台的目標。

別忘記演算法是為平台服務的;它只關心平台可以賺多少錢,才不會在意觀眾和創作者的利益。

我們還來得及反擊!不管你是觀眾還是創作者,想要拯救網路的話,也許試試看這篇貼文裡面的建議。

有害或危險的內容

·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就是教導人們如何擺脫 Google。

在上個月,有 1,600 萬訂閱數的 Linus Tech Tips 頻道發了一部影片,教觀眾如何將他們的生活「去 Google 化」。

那部影片在上傳後兩週之內,獲得了 140 萬次觀看,然後就被 YouTube 下架了,並且給了他的頻道一個 Community Strike。理由是裡面包含了 Harmful or dangerous content(有害或危險的內容)。

OMG!好有害、好危險!

這部「有害或危險」的影片裡面提到了一些軟體像是:

對呀!不使用 Google 來管理密碼、做兩階段驗證超危險的吧;把廣告擋掉、保護隱私,讓 Google 無法追蹤你超有害的吧!

但更誇張的是,Linus 居然膽敢推薦 YouTube 的替代 App,像是 FreeTubeNewPipe!這簡直就是叛國行為,怎麼可以鼓勵人們用這些比官方 YouTube App 好用一百萬倍的東西呢?沒有演算法控制和廣告轟炸,要怎麼好好看影片?真是太危險了!

史翠珊效應

不過 YouTube 似乎忘記了一件重要的事:網路上大家最有興趣的就是被禁止的東西。在影片被下架後,Linus Tech Tips 用另外一部影片宣布不會對重新上傳備份的人提出版權申訴。結果一大堆熱心的用戶幫忙備份、重新上傳影片,讓影片更在網路上流竄,使得更多原本不會看到這部影片的人,開始了解到了逃離 Google 的重要性。

YouTube 示範了一次「史翠珊效應」的厲害:你越不想讓我看,我越是要看!

(想看的人:請在各處搜尋「Linus Tech Tips De-google part 2」)

Linus 是「真.宅男」

我真的要為 Linus 跟他的團隊鼓掌,恭喜你得到了我的「真.宅男」認證。

他明知做這種內容後遭到 YouTube 懲罰的機率很高,而且他還是有一百個員工、整個事業幾乎都建立在 YouTube 上的人;推廣這些自由軟體也沒有人會付他錢,他卻還是願意冒著頻道被停權的風險發布這樣的內容。這就是頭腦清醒、真正為觀眾著想的 YouTuber 啊!

Linus 在 Why Our Video Got Taken Down 這部影片表達了對 YouTube 漸漸的不信任,說這就是為什麼他正在努力經營自己的影音平台 Floatplane,盡量減少對 YouTube 的依賴:

"And I mean, I hate that it's come to this. Nobody wants more subscriptions. But we aren't the only ones who see the writing on the wall and want to reduce our reliance on Google's fat teeth."

說真的,我也不想要事情變成這樣。沒人想要再多一個訂閱制服務。但我們不是唯一一個看到警訊,想要擺脫對於貪得無厭的 Google 的依賴的創作者。

影片最後,Linus 把他的贊助商折扣碼設定成 fuckyoutube,讓我對他的尊敬又高了幾分。

更新(2024-10-06)

這篇貼文發表的隔天,另一個很大的科技 YouTuber Jeef Geerling 介紹自由軟體 Jellyfin 的影片,也被 YouTube 發了一個「有害或危險的內容」的社群警告:

After being published on my channel for over two years, YouTube put a strike on my channel for my video showing people how to set up Jellyfin on their NAS, for promoting "dangerous or harmful content"

在影片上架兩年多後,YouTube 因為我在一個影片裡教大家如何設定 Jellyfin 而給了我的頻道一個警告,因為它促進了「危險或有害的內容」。

看來 YouTube 覺得自由軟體都是危險的;好和弦頻道多年來也介紹過不少自由軟體,好像我也得小心了?

警訊

說到「Writing on the wall」,我從 2020 年開始就開始感覺到 YouTube 的極度不穩定性,以及 YouTube 與創作者利益的相衝突處,這個情況到了 2024 年是更加明顯。如果你現在還將事業重心全放在 YouTube,真的是時候該做點什麼了。

不要以為大船不會沉。事實上,我從旁邊看起來,YouTube 這艘船已經要裝滿水了,只是乘客們都還歡樂地在甲板上跳舞。

AI 垃圾內容攻擊!

·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檸檬卷在一個 PDF 檔案分享網站(不想幫它宣傳,所以不說是哪一個)看到一份文件,想要下載。但那個網站竟然說你必須要上傳五份文件,才能換取一個下載,不然就得要花錢買會員。

先暫時不吐槽這個網站的商業模式有多麼可疑。但如果我真的就是需要下載那份文件,我要拿什麼東西跟它換呢?

我當然不想上傳自己私人的文件上去。但如果只是隨便打一些亂七八糟的文字存檔,或者是上傳一些別人已經上傳過的公開文件,它也是不會讓你通過的。你必須上傳獨特的原創內容。

AI 垃圾內容攻擊

怎麼辦呢?看我使出「AI 垃圾內容攻擊」!

之前介紹過ollama,加上一行 bash 指令就可以完成了!

for i in {1..100}; do echo "$i/100"; ollama run gemma2:2b "Write a long random story." > "story_$i.txt"; done

(以上指令用的是 gemma2:2b 模型,你可以換成自己喜歡的模型。)

執行完之後,你的資料夾內就會出現 100 個隨機無意義的故事,每一個都存成一個 .txt 檔。隨便選五個上傳,全部過關!

兩個想法

  1. 真的想要分享文件的話,有太多其他方法可以用,別用這種奇怪的平台。
  2. 這種依賴用戶上傳(常常有版權問題的)文件,然後把它鎖在 paywall 後面來收取訂閱費用的網站,遲早會出事的。

想讀一篇垃圾內容嗎?

想讀其中一個無意義故事嗎?這個是 story_42.txt 的繁體中文翻譯版:

# 艾拉拉的沙漠傳說

艾拉拉是一隻三色貓,她的眼睛像紫水晶一樣閃耀。她生活在一個以赭石和青藍色為主調的世界裡。那裡的太陽是一個巨大的玉色光球,它投射出不斷變化的光芒,為起伏的沙丘披上一層火焰般的色彩。艾拉拉住在一個破舊的洞穴裡,這個洞穴位於一片高聳的仙人掌森林中,是無數貓咪的家園。

今天是市集日,這是一個來自赭色平原各個角落的貓咪齊聚沙漠中心 - 大綠洲的日子。在這裡,他們討價還價、交換故事,在沙沙作響的風中低聲細語,他們色彩繽紛的毛髮在金色的沙地上如波浪般起伏。艾拉拉喜歡市集日,這天總是讓她充滿興奮和些許焦慮。

今天,她有一個重要的任務要完成 - 出售她最珍貴的寶物:一個李子大小的月光石吊墜,閃爍著一種超凡脫俗的光芒。傳說這個吊墜蘊含著遺失夢想的低語,能讓擁有者一窺自己內心的渴望。艾拉拉相信它是開啟自己創意潛能的鑰匙,因此她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這個精緻美麗的寶物。

前往綠洲的旅程十分艱辛。艾拉拉穿越險峻的火山岩路徑,躲避好奇的蜥蜴 - 牠們的鱗片在陽光下會變色。她遇到了一隻脾氣暴躁的獾,牠要求嚐一口她的尾巴才肯讓她通過洞穴。她還遇到了一群身形敏捷的沙漠狐狸,牠們挑戰她在沙丘間跳躍的敏捷度。

綠洲是一片喧鬧的海洋。從低聲細語到熱鬧的討價還價,充滿活力的氣氛震盪著艾拉拉的全身。她在閃爍的水池旁搭建了自己的攤位,周圍都是其他貓咪 - 有的身形苗條敏捷,有的壯實魁梧。空氣中瀰漫著乾魚和奇特草藥的香氣 - 這些都是製作各種魔藥的原料,據說可以實現從長壽到戀愛的各種願望。

艾拉拉心跳加速,她走向一群藍毛貓。牠們有著大而明亮的眼睛,說話聲音低沉如雷鳴。牠們談論著一個古老的預言 - 一隻擁有月光石吊墜的貓將帶來新的黎明。"你手中掌握著實現這個預言的關鍵,"其中一隻貓低語道,牠的聲音迴盪著艾拉拉自己的焦慮。

艾拉拉緊張地舉起月光石吊墜,冰涼的表面貼著她的毛皮。"我..."她開口,但話語卡在喉嚨裡。

突然,一聲震耳欲聾的吼叫響徹綠洲。一個巨大的陰影籠罩了他們,讓陽光變得詭異陰暗。那是一個神話傳說中的生物 - 沙蛇! 牠的鱗片像祖母綠一樣閃耀,眼睛燃燒著熔金般的光芒。艾拉拉的恐懼轉變成敬畏。這是命運的時刻,她一生的目標就在眼前展開。

沙蛇發出嘶嘶聲,如雷鳴般在沙漠中迴響。從牠的口中噴出煙霧和塵土,盤旋在空中。一個問題從牠口中吐出:"帶來黎明的貓在哪裡?"

艾拉拉僵住了,吊墜從她手中滑落。她的夢想,她的希望,似乎都失去了。但當她望進沙蛇的眼睛時,一絲理解的火花在她心中點燃 - 不是通過言語,而是通過他們共同凝視的無聲語言。預言不是關於尋找具體的東西,而是關於承認它固有的真理。

艾拉拉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沙漠的空氣。然後她知道該怎麼做了。她不會出售月光石吊墜;它太珍貴了,是太私人的寶藏。相反,她要給沙蛇一個機會 - 不是佔有,而是分享一個故事。

艾拉拉開始講述沙漠的奇蹟,她的話語與風交織,述說著日出和星光閃爍的夜晚。沙蛇專注地聆聽,牠的鱗片閃爍著對這個小而勇敢的生物新生的尊重。寂靜蔓延開來,只有沙漠的微風輕輕打破這份靜謐。

就在希望似乎消失的時候,艾拉拉的聲音帶上了一種近乎空靈的品質,她低語道:"黎明不是你找到的東西;而是你創造的東西。"沙蛇的眼睛因理解而睜大。牠聽到了真正的訊息:不是預言,而是承諾。

從那天起,艾拉拉不再只是一隻出售月光石的貓;她成了一個說故事的人,一次一個低語的故事,將夢想編織成現實。事實證明,黎明不是關於尋找一個吊墜,而是關於通過她自己聲音的力量創造世界。

就這樣,艾拉拉繼續生活著,她的心充滿了講故事的魔力和廣闊赭色平原上遺失夢想的低語。月光石吊墜從未離開她身邊,但它成了一個提醒 - 不是提醒她能達成什麼,而是提醒她已經開始了什麼。

我預測再過不久,那個網站就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無意義故事集」。 🤣

自誇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網路上,大家總是想要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自我行銷當然很重要,但是如何讓大家不討厭就是一門藝術了。

以前還有用社群媒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看到音樂圈的朋友發出類似這樣的貼文:

「不知道為什麼,今天同時接到好多邀約,又有演講、又有演出、又有訪問什麼的。大家對我這個小咖這麼好,真是受寵若驚啊!」

以上就是一個典型的「Humblebrag」(謙虛自誇)的例子,許多人在網路上都會使用這樣的自誇方式。

兩種謙虛自誇法:都沒有用

2018 年有一個發表在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上的研究,調查了六百多名受訪者,發現高達 70% 的人能回憶起最近看到的 Humblebrag。(這個連結有完整 PDF)

研究還把 Humblebrag 分成了兩類:抱怨型謙虛型的。以下是一些例子:

抱怨型自誇

「最近瘦太多衣服都垮了,下班後還要跑來買衣服,好累。」

「我已經受夠當一個處處為別人著想的人了。」

謙虛型自誇

「最近我同事都一直說我變瘦變正,根本就沒有好嗎?」

「不知道為什麼他會覺得我個性很好,真奇怪。」

但研究結果顯示,Humblebrag 的效果反而還不如直白的自誇。尤其是抱怨型自誇,雖然最常被使用,但是效果卻是最差的。

研究還整理了人們最常在社群媒體上自誇的八大主題,分別是:

  1. 外表(36.6%)
  2. 財富(13.9%)
  3. 工作表現(13.7%)
  4. 成就(11.3%)
  5. 聰明(8.4%)
  6. 技能(6.6%)
  7. 個性(6.6%)
  8. 社交生活(2.9%)

如何正確地自誇?

想要優雅地自誇,可以試試看以下兩個策略:

  1. 強調付出的努力:「我每天練球八小時,堅持十幾年,終於拿到了這枚奧運金牌。」
  2. 給別人功勞:「今天這個 YouTube 頻道能做起來,都要感謝我老婆的支持。」

兩個常見的菜鳥錯誤是:

  1. 跟別人比較:「這個月,其他同事的業績,都還不到我的一半呢。」
  2. 先說「我不是要炫耀」: 「我不是要炫耀,但是你看我老公送我這個包包真的太美了。」

如果真的想要分享你的成就,還不如大方直白一點。例如:

「我要很高興的宣布,我們的工作室終於搬到新的地點了!」

最高境界的自誇其實是「讓別人誇獎你」;這時候你就只要一直說「謝謝」、「沒有啦」、「過獎了」就可以了。

想自誇就直球對決吧!

總之,避免「假裝不是在自誇的自誇」就對了,那種最討人厭。

發一張藍寶堅尼的照片,然後貼文寫「車子超髒 🤣」,絕對不會讓你贏得更多朋友。

去背

·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embg 真是好好用阿!只要一行指令就直接去背好了;可以單張圖處理之外,也可以一次處理整個資料夾。

我還記得小時候想做這樣的去背,要用 Photoshop 的鋼筆工具慢慢描,或是需要用到類似 Corel KnockOut 之類的專有軟體才能完成呢!

超級 Ban Ban Ban

·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身為一個長期在網路上(尤其是 YouTube)發表作品的人,我想給你一個可能令人意外的建議:你應該常常 Ban 掉別人的留言。

如果是純粹人身攻擊的酸民留言那一定是要 Ban 的嘛!但我會說,你也應該 Ban 掉跟你理念不合、邏輯不通、無建設性,且嘗試在你的頻道上帶風向、影響你觀眾的留言。

為什麼「回應」和「放著不回應」都不好?

回應:

  1. 你通常無法說服跟你持相反立場的人,他們聽不進去。
  2. 曲解你的意思、運用錯誤邏輯來跟你辯論的人,他們聽不懂。(而你沒有義務教導他)
  3. 你越回應,以上兩種人就越興奮,產生更多難以處理的留言。

放著不回應:

  1. 其他對議題不太了解的觀眾可能會被誤導。他們看到沒人反駁該留言,可能會誤以為那些邏輯不通的言論是對的。
  2. 可能會讓人覺得你可能默認了那些言論;沉默有時候會被誤解為同意。
  3. 可能會鼓勵相似的言論聚集。只要有一則這種留言,就會有第二則、第三則……

看我超級 Ban Ban Ban

在這種情況下,比起「回應」或「放著不管」,最有智慧的解決方式還是果斷 Ban 掉

直接 Ban 掉有太多好處:

  1. 要解釋到讓他們聽得懂太累了:來傳教的人只想推銷自己的想法,而來找碴的人則專注於挑剔批評 —— 兩者都不會真正聽進你的解釋。
  2. 節省時間:與其浪費時間在無謂的爭論上,不如多回覆真正需要幫助的觀眾。
  3. 心理健康:看不到這些負面言論,心情好舒服!
  4. 我的頻道不是你的免費演講廳:這是我辛苦建立的頻道,憑什麼我要讓你這個隨便路過的人來主導討論方向?你要講去自己的頻道講啊!
  5. 沒有義務滿足所有人:你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喜歡你。嘗試去討好所有人只會讓你的作品失去個性,變得毫無特色。

欸,你的包容心呢?

剛開始在網路上創作的新手,可能會有所顧慮:「我們不是應該要開放、包容,要接受不同的聲音嗎?這樣 Ban 人不是很傲慢的行為嗎?」

當然,如果有人指出了影片或文章的事實錯誤,例如說數據算錯了或者引用了錯誤的資訊,你絕對應該感謝他們的留言並且做修正。

但是,當涉及到個人價值觀、生活哲學的差異時,情況就不一樣了。這些事情常常都沒有對錯之分,只有不同的觀點和立場。你的頻道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分享和推廣你的獨特觀點。

如果是理性、有禮貌、有建設性或有洞見的不同意見的留言,當然可以留下。但你沒有義務把自己辛苦打造的平台變成一個辯論場,或是任由他人宣傳跟你相反理念的免費看板。那些鍵盤戰士們,如果想傳播自己的理念,就應該付出相對應的努力,建立自己的觀眾群啊!

所以,想 Ban 就盡情 Ban 吧!

不要有罪惡感。

你的頻道就是你經營的高級私人俱樂部,你全權決定誰得以受到邀請。偶爾會需要把鬧事的客人請出去也是很正常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