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花花

·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突然意識到,在這個 blog 上我還沒有曬過狗,這真是一大疏忽,今天就讓我來彌補這個重大的缺失。

她是花花,女生,今年十歲。

嚴格來說,花花不是我的狗,而是檸檬卷家的狗;但因為我很常去檸檬卷家,我跟花花還是培養了一定的感情的。

去檸檬卷家的時候,我們常常都會帶花花到河堤去散步。她是那種不需要牽繩也不會亂跑的狗。在河堤的時候她會自由地到處玩耍——看看這裡、聞聞那裡,但同時總是時刻掌握主人目前的位置。當我跟檸檬卷故意分開一段距離時,花花會在我們兩個人之間往返奔跑,確認我們兩個都還在視線範圍內。

最近檸檬卷想帶花花去洗牙,我才發現原來狗狗洗牙算是一個「小手術」,不但需要全身麻醉、而且超級無敵貴!原來我們身為人類可以洗牙是這麼幸福的事啊,最近去洗一下好了。

其實我從小就是狗派的,我甚至有點討厭貓(因為小時候被鋼琴老師家的貓攻擊過);但命運總是充滿戲劇性——我後來反而先養了貓,然後變成了一個超級貓派!

但我還是很喜歡狗啦,我夢想以後有一天我可以在家裡同時擁有一狗一貓。老實說,同時擁有一狗一貓比養育兩個人類小孩吸引我太多——牠們不會要求你買最新的 iPhone 給牠、不用接送牠們上才藝班,也不用擔心校園霸凌或青春期叛逆問題。可惜目前住的地方不方便養狗,希望以後有那個機會實現我的「毛孩家庭」夢想了。

雷雨天玩手機

·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家有電子設備被大雷雨時被閃電打壞的經驗嗎?我在這輩子好像才發生過一兩次,都是很久以前了。住在台北的好處之一,就是一整年好像也不會有幾天是大雷雨,所以不太需要擔心雷擊的問題。

不過關於雷擊的危險,還是知道一下比較好。巴西聖保羅大學能源與環境研究所的研究指出,雷雨天不只可能會弄壞電子設備,甚至可能會要人命!特別是當你正在做一件很日常的事:一邊充電一邊用手機。

⚠️ 研究原文 PDF 連結

兩個真實案例:

  • 2022 年 1 月 4 日在巴西伊塔帕熱(Itapajé),兩位兄弟在家中因電擊意外喪生。事發經過是,在雷雨天時,其中一位兄弟在將手機充電器插入插座時,發生了強烈的電擊,影響到了另一位兄弟,兩人當場倒地失去意識。兩兄弟被送往市立醫院急診室時,已經沒有生命跡象。(新聞連結
  • 同年 5 月 8 號,一位 43 歲公務員,在使用連接電源的手機時遭到電擊身亡。(新聞連結

研究人員收集了實際發生的事故資料,測量了手機充電器的特性,以及用鋁板模擬人握住手機的情況;最後用一種叫 EMTP 的軟體來模擬整個「雷電→室外輸電線→變壓器→家中電線→充電器→手機→人體」的電流路徑系統。

結論是,當閃電擊中家附近的電線時,一部分的強大電流會通過這條路徑,最終到達手中的手機:

"Figure 14 shows the magnitude and waveform of the current circulating in the victim's heart.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urrent reaches a peak value of 23 Amperes... The current values can cause severe damage to the victim and cardiac arrest, indicating that using a smartphone charging from the socket in a rainy situation with lightning is hazardous for users."

(圖 14 顯示了通過受害者心臟的電流大小和波形。可以看到電流峰值達到 23 安培……這些電流可能造成嚴重傷害和心臟驟停,表示在雷雨天時使用正在插座充電的手機,是非常危險的。)

要知道在一般情況下,只要 0.1 安培就可能致命了,可見 23 安培是多可怕的數字。

至於要怎麼防範?研究報告的最後一段給了四個建議

  1. 👋 雷雨期間避免摸到插著電的電子裝置
  2. ⚡️ 安裝突波保護器,並且定期檢查
  3. 🔌 一發現開始打雷,立刻把手機充電器從插座上拔下
  4. 🏠 確保家中的電氣接地系統正常

我幾乎從不一邊插電一邊用手機,不是因為我特別謹慎,而是因為我用的是去 Google 化的自由軟體系統手機。沒有 Google 的跟蹤間諜程式碼,手機電量超持久!看來自由軟體不只可以讓人逃離科技巨頭的監控,還有防止被雷劈的額外好處。

網路已死

·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各位人類們,恭喜大家,我們正式成為網路上的少數族群了!

根據 2025 年最新出爐的 Imperva 不良機器人報告(Bad Bot Report),網路上的機器人流量首次超過了人類,佔所有網路流量的 51%!

網際網路死亡論」(Dead Internet theory)已經不再是一個陰謀論,而是正在發生的日常現實:

  • 當你在社群媒體裡滑來滑去時,看到的許多內容很可能是 AI 生成的
  • 這些內容背後的帳號購買機器人假流量,幫這些內容按讚、留言
  • 平台的演算法偵測到這些內容互動很多,就更加推薦它們
  • 各種 AI 機器人再從網路上搜刮這些內容當作「學習資料」,產生更多類似的內容
  • 人類創作者為了存活,被迫模仿機器人內容來取悅演算法
  • 最終,真實人類的網路活動被邊緣化

我剛剛看了一下這個 blog 近兩週的主機流量記錄,證實了真的有(至少1)51% 的流量是機器人!

(Wiwi.Blog 近兩週的流量統計;33,024 個訪客中,有 16,922 (51.24%) 個是機器人!)

Bad Bot Report 裡面提出了幾個對抗機器人的解決方案,其中有一個我覺得也滿天才的——封鎖舊版瀏覽器來防範壞機器人,理由是「大多數人類會被強制更新」:

"Many bot tools and scripts contain user-agent strings with outdated browser versions. In contrast, humans are forced to auto-update their browsers to newer versions. Take steps to block outdated browser versions."

(許多機器人工具和腳本會使用過時瀏覽器版本的識別碼。相反地,真正的人類通常會被迫自動更新到最新版瀏覽器。採取措施,封鎖那些過時瀏覽器版本。)

WTF,這個不太對吧?為了防機器人搜刮網站,所以我們要擋掉舊版瀏覽器?

想像進到一個網站,結果只看到這個訊息:「你 2019 年的手機已經太古老囉,真正的人類不會用這個,請換新手機再來吧!」這不就是在幫科技巨頭「計劃性淘汰」我們的裝置嗎?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如何用 Linux老電腦起死回生,也有許多舊裝置的瀏覽器的確是無法再被更新的(像是我的 iPad Mini 2 和 iPhone SE)。

(我的三片蘋果廢鐵,都不能更新了。)

人類同胞們,要抵抗機器人大軍就要趁現在了,你可以:

  • 支持獨立創作者和個人網站(像是這裡)
  • 架自己的個人網站,不要只依賴社群媒體
  • 主動選擇自己看的東西,而不是被演算法餵食

這些都是拯救人類網路的好方法——雖然正在閱讀這句話的可能有一半是機器人……哈囉機器人你好,感謝你幫我增加流量數據!

Footnotes

  1. 可能還有更多機器人偽裝成了一般瀏覽器,沒有被我的主機記錄發現。

依賴

·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們每天都在依賴別人的產品和服務:

  • 🍜 想吃一碗烏龍麵時:我們不會從頭去學如何種小麥、磨麵粉、做麵條;我們會直接買現成的麵條來煮,或是去餐廳點一碗。
  • 💊 生病時:我們不會自己研發藥物、進行人體實驗;我們會直接依賴醫生的判斷和藥廠的成果。
  • 🎵 做音樂時:我們也依賴別人發明的樂器、音色庫、記譜法樂理、調律系統和編曲軟體。

寫程式時也是一樣。幾乎沒有人會想要從零開始自己寫所有功能,所以我們會匯入別人已經寫好的函式庫。但問題是,當有太多外部依賴時,程式會變得很肥,還會受制於他人;更糟的是,我們可能會漸漸失去對自己程式運作原理的理解。

不囉唆的節拍器

好幾年前,在好和弦的官網 NiceChord.com 上面,我寫了一個「不囉唆的節拍器」程式。

之前的版本是用 tone.js 這個函式庫做的1,最後完成的程式檔案大小大約 362 KB,看起來已經很小了對吧?但前幾天我用單純的 JavaScript 重做,完全不依賴外部函式庫,結果檔案大小驚人地縮減到只有 2.1 KB——原本的 172 分之一!

現在這個節拍器程式,已經小到可以被放在一個 QR Code 裡面!以下的 QR Code 不是下載連結喔,而是「整個程式」本身!只要掃描它,把內容文字存成 .html 檔就可以直接使用。

(這可能是網路上唯一一個可以印在便條紙上的節拍器了。)

減低依賴

說到減低生活上的依賴,我最愛的例子應該是離開 Evernote 這件事。

我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使用 Evernote 在作筆記,但 Evernote 的依賴超多:

  • 需要使用特定的專有 App 才能編輯筆記
  • 筆記的儲存空間需要每個月持續付費
  • 要同步筆記,需要依賴單一廠商的雲端服務
  • 雲端服務需要依賴持續的網路連線
  • App 本身也需要依賴新版的 macOS 和 Windows 系統運作
  • 而要更新到新版的 macOS 和 Windows,都依賴你擁有特定的硬體或網路帳號

要使用 Evernote 作筆記,我就得要滿足這些依賴性。再加上,如果 Evernote 突然改變介面、大幅漲價,或者最糟的情況——倒閉,我的筆記就像被綁架的人質一樣,付了贖金都不見得拿得回來。

我現在已經改用 Markdown 檔案來做筆記,Markdown 可以被幾乎任何文字編輯器開啟,不依賴任何特定 App 或作業系統,也可以很輕易地配合任何形式的雲端同步服務。

更低依賴性的作法是使用鉛筆和筆記本,這樣的話連電腦和電力都不依賴,永遠都不會遇到系統更新或格式不相容的問題。當然,你得要小心別把咖啡打翻在上面(紙張對液體的相容性仍然有待改進)。

這個網站的依賴性很低

你現在所在的 Wiwi.Blog 網站也不依賴複雜的科技。它只是很單純的靜態網頁,不需要高速的電腦也能流暢瀏覽,甚至連「現代」的瀏覽器都不是必要條件。就算是用超極簡的 Dillo,或者終端機裡的純文字瀏覽器如 w3m,都還是可以順利閱讀內容。

(Wiwi.Blog 在超低科技極簡瀏覽器 Dillo 也可以正常運作)

健康的依賴關係

檢查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依賴鏈」,看看其中是否有環節是被單一公司壟斷的。如果有的話,考慮調整工作方式,或至少準備一套備用方案。這樣當這個脆弱的環節出問題時(它一定會出問題的),我們才不會手忙腳亂。

我們雖然無法避免所有的依賴,但至少可以避免那些「今天不更新就無法使用」的 Apps。謹慎地挑選依賴對象吧!

Footnotes

  1. 它就是一些別人寫好的,讓你在網頁中可以發出聲音的程式碼。
    https://tonejs.github.io/

😀💬

·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3️⃣7️⃣9️⃣0️⃣,🔜🇹🇼📚4️⃣8️⃣0️⃣8️⃣。

Unicode v16.0 標準定義了 3,790 個表情符號,已經快要跟教育部頒布的《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的 4,808 個字一樣多。)

😀🟰🈶,🔢🇹🇼✏️🔄。

(如果每個表情符號能剛好對應到一個中文字的話,數量已經足以當作一套中文的替代書寫系統了。)

📄🚫🎨🖌️🖼️,👉😀✨👌:

(現在在文章裡也不太需要插入美工圖案了,用表情符號就好:)

  • 🚫📎📁,➕💾。(不需要額外夾檔,又省空間。)
  • 📄📝,😀🎀✨👍。(排版時當作裝飾也很好用。)
  • 🌍🌐,🔍😀💯。(幾乎任何場合都可以找到搭配的表情符號。)

🗿🇪🇬📜➡️📱😂🤣,👥📞💬🔙⏳。

(從埃及的象形文字到現代的表情符號,人類的溝通方式完成了一次偉大的復古。)

咔~呸~

·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天早上在公園跑步時,繞不到一兩圈,就可以聽到周遭有人在「咔~呸~」;這些在公園周遭草地上吐痰的,幾乎清一色是老男人。

其實我喉嚨也常常會卡痰,但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在公共場所把痰吐出來;卡痰的話,不是清一清喉嚨之後吞下去就好了嗎?吐出來真的會比較舒服嗎?而且,當你旁若無人大聲「咔~呸~」的時候,沒想過周圍的人正在努力壓抑他們的反胃感嗎?

或者是我還太年輕(今年就要 40 了,我的天),還沒體會到吐痰的真諦?也許到我六、七十歲時,我也會成為公園中那個豪邁「咔~呸~」的老男人,誰知道呢?

說到「咔~呸~」,之前檸檬卷很愛吃的一個巧克力捲「Caprice」,也被我們戲稱為「咔~呸~」。(沒錯,我剛剛把我們的私密暗號分享給你了)

(圖片來自 papadopoulou.gr 官網)

這款「Caprice」在全聯就買得到;我跟檸檬卷一致同意它是世界上最好吃、餡料最濃郁的巧克力捲!真心不騙!它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一不小心就會一次把整罐(115 公克∕550 大卡)吃掉,讓你體重數字急速飆升。因為它太危險了,所以我們現在都不敢輕易購買。

最近玩的遊戲超短評

·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優米雅的鍊金工房(ユミアのアトリエ)

鍊金工房系列的 2025 年新作品。

角色算是還不錯喜歡,第二女主角艾菈超級可愛。但劇情只能說是中規中矩,我覺得不像是《蘇菲的鍊金工房 2》和《莉迪 & 蘇瑞的鍊金工房》那麼感人。

遊戲性方面,地圖很大、很多地方有像《薩爾達傳說》系列致敬的感覺(是優點),但探索中的小遊戲重複度過高有點煩。鍊金系統被大幅簡化,而且在故事中變得沒那麼重要了;這讓本作變得更像是個一般的 JRPG,而少了一點鍊金工房的味道。

我玩 Switch 版,畫面解析度不高,Frame rate 也是勉強及格而已,但程式穩定度不錯,我是玩得很開心,技術方面沒太多抱怨。

推薦程度:⭐⭐⭐。只推薦給鍊金工房的老粉絲。如果是新入坑鍊金工房的玩家,從本作開始可能會失望;還是比較推薦從《蘇菲 2》或《萊莎》三部曲開始。(關於鍊金工房,可以看之前的這篇文章

極樂迪斯可(Disco Elysium)

你是一個失憶的酗酒警探,醒來時不記得自己是誰。然後,你跟另一位警探一起調查一件吊死案件,在到處探索的過程中逐漸拼湊出受害者的身份與自己的過去。

Switch 版很爛!不要買!跑得超慢、一直不斷閃退!

相比之下,Steam 版好多了,超順超快畫質超好,跟 Switch 版完全判若兩遊!(但也可能是因為我有 nVidia RTX 4000,你的電腦不一定跑得順。)

這個作品的美術很強、畫風非常有特色。文本量超大,主角自己的內心對話甚至比跟其他角色的對話還更多。

推薦程度:⭐⭐⭐。如果你喜歡調查兇殺案、有耐心、不排斥閱讀大量文字,那這個可能會適合你。

1000xResist

這個故事是在講 2047 年時外星人入侵地球,帶來一種會讓人眼睛乾涸的病毒。倖存的人類在「全能之母」的領導下,住在海底的避難所「果園」。全能之母創造了她自己的複製人「姐妹們」,每個姊妹都有特定工作。我們是扮演其中一個叫做「觀察者」(Watcher)的姊妹,在執行任務當中發現,全能之母跟外星人居然有祕密交易?

我玩的是 Switch 版。畫面還不錯、劇情也滿有創意的,但到後半我覺得步調有點拖,玩起來有點躁。

推薦程度:⭐⭐。並不是說它是個不好的遊戲,但難以強力推薦。

Ever17 -the out of infinity-

這是一部視覺小說。2017 年,一場突發事故使主角群受困於名為 LeMU 的海底樂園,通訊中斷,設施預計將在數天後崩塌。我們要扮演兩個不同的男主角,揭開這座海底樂園背後的驚人真相。

故事非常有趣,牽涉到時間穿越、病毒感染、AI 和 4D 生物等元素。中後段有還滿厲害的驚人劇情轉折。劇本是有一些值得吐槽的地方,尤其是角色們明明就身處生死關頭,但卻表現得過於輕鬆,讓人感覺不到緊張感。但還是瑕不掩瑜啦。

因為特殊的故事設定,你會需要重複經歷相似的劇情好幾次,這在中段(你還不知道為什麼這樣設定時)會感到有點煩躁。

我玩的是 2025 年發行的 Switch 重製版。

推薦程度:⭐⭐⭐。對我來說故事是滿有趣的;但如果沒有體驗過視覺小說的話,我還是會推薦你從別的更厲害的作品入坑,像是《月姬》、《魔法使之夜》或是《命運石之門》。

圖中畫(Gorogoa)

冷門的益智遊戲小品,會知道是因為我的一個編曲學生推薦的。遊戲時間很短,大約只要 2-3 小時就能完成。

與其說這是個遊戲,不如說是一個視覺藝術和拼圖結合的藝術作品。你要操作一些精美的手繪畫面,透過縮放、重組的方式來創造全新視角。很難形容這個的詳細玩法,但非常有創意就對了。

我玩的是 Switch 版。

推薦程度:⭐⭐⭐。如果你有個兩小時空閒時間,想體驗一個有創意的藝術作品,這個很不錯!

浪貓(Stray)

動作遊戲。你是一隻流浪橘貓,不小心墜入一個圍牆隔絕的地底城市。這個城市裡面已經沒有人類,只有機器人和可怕的變異細菌。你認識了一台叫做 B-12 的無人機,並跟它一起探索城市,尋找回到地面上與家人團聚的方法。

非常好玩!音樂和美術都頂級!雖然是動作遊戲,但難度不高,不太擅長操作的人應該也可以上手。Switch 版畫面也很漂亮,運行很順!

推薦程度:⭐⭐⭐⭐。這個我覺得應該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好玩,尤其是有養貓的人。

小鋼琴

·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網路上亂晃,發現一家有趣的丹麥鋼琴製造商 Keybird Instruments,他們竟然有做 69 鍵和 49 鍵的直立鋼琴(真的鋼琴,不是數位鋼琴喔!)。

(49 鍵的 Keybird L1。圖片來自 Keybird Instruments 官網。)

69 鍵的版本(音域 E1C7)其實對於演奏巴洛克到古典時期的音樂是很夠用的,流行音樂或自彈自唱的話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問題。而 49 鍵版好像是真的有點太小了?感覺實用性不太高,大概只適合放在文青咖啡店內,充當讓客人驚嘆:「哇,好小的鋼琴喔!」並且跟它自拍的道具使用。

兩款鋼琴都是採用每個鍵只有單條弦的設計,調音應該很簡單。更讓人心動的是,兩款價格都只要三千美金出頭而已1!好想買一台,但可惜家裡沒地方放。

說到小鋼琴,我打這篇文章時用的 Linux 電腦桌下,就放了一台 61 鍵版的 Nord Electro 6D,我坐在這裡工作時沒事就會順手彈一下它。這台只有 61 鍵的鍵盤其實還是能夠應付很多曲目的,可能比你想像中還要實用。

回顧音樂歷史,18 世紀的鋼琴作品通常使用的音域都還滿窄的;是直到 19 世紀後鋼琴製造技術的進步,才促使作曲家開始使用更廣的音域。

但現在隨著住宅空間越來越小,以及越來越多人使用中小型電子鍵盤(尤其是五個八度的 61 鍵最普遍)的趨勢,21 世紀的鋼琴獨奏作品會不會有音域往內縮的現象呢?也許會有越來越多作曲家開始考慮到小型鍵盤的相容性?就目前網路上各種流行、動漫、電玩音樂的鋼琴版本來說,我覺得是好像有那麼一點點音域內縮的趨勢耶!

Footnotes

  1. 69 鍵的 Keybird X1 要 3,420 美元;49 鍵的 L1 是 3,255 美元。

三種惡夢

·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不算是很常做惡夢,但如果有的話,劇情通常是以下三種之一:

  1. 🤯 鋼琴考試前沒準備:突然驚覺自己忘記了即將到來的鋼琴考試,完全沒準備需要的曲子!不管怎麼練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把曲子背起來啊!
  2. 🌀 迷路:明明就是很熟悉的場景,可是怎麼走就是找不到出口。
  3. 🔪 被追殺:被不明人士或生物追趕,想拼命逃跑但是跑不起來。

通常迷路或被追殺的夢,我過了不久就會察覺自己正在做夢,然後開始樂在其中;但鋼琴考試相關的夢總是都異常真實。這就是唸音樂系的後遺症,都已經畢業這麼久了,對於鋼琴考試的心理陰影還是揮之不去啊!

AI Logo 都長得像……

·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看到這篇有趣的文章,它觀察到最近各大 AI 產品的 Logo 似乎都遵循著很特定的設計美學:

  1. 圓形形狀(常常帶有漸層色)
  2. 中央有個開口或焦點
  3. 從中心向外輻射的元素
  4. 柔軟、有機的曲線

這聽起來像是什麼東西的描述呢?沒錯,就是「P 眼」!

看看下面這些 Logo:

我很抱歉把這個分享給你——現在你每次使用這些 AI 產品時,腦中就會浮現「P 眼」的畫面。但其實仔細想想,AI 只不過就是大量吃下他人的創意,消化過後,再從另一端「大」出來而已;這些 Logo 只不過是誠實地揭露整個產業的運作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