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給 Uber Eats 的分手信

·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親愛的 Uber Eats,我們需要好好聊聊。

我知道,你那對餐廳高達 35% 的抽成,會直接反映在我的餐點價格上,讓一個我在現場買只要 300 元的餐點,直接變成 460 元的「超值」體驗。

除了這 35% 的費用,一直以來我也每個月乖乖付你 Uber One 的會員費;對你,我一點都沒有省過。

但你似乎完全不在意我們的承諾,今年你竟然片面取消了會員的外送優惠!現在的我,不僅要每月付會員費,每一單還要再付更多你所捏造的「運費」和「服務費」。這就好像已經每個月繳了房租,卻還要額外付費才能上廁所一樣荒謬。

我一直不顧一切地為你付出,結果你卻利用更多手段予取予求。這讓我心裡真的很難過。

如果這些錢大部分都能進到辛苦的外送員的口袋,我或許還能理解,畢竟他們真的很辛苦。但根據網路上看到的分享,外送員平均每單只能拿到 80 幾塊台幣。你能不能解釋,剩下的錢都去哪裡了呢?

昨天午餐,收到你送來的兩百多塊的便當,我滿懷期待地打開,只見裡面的內容價值連 100 塊都不到,我的心徹底崩潰了💔。那一刻,我才意識到,我只是一個被你耍得團團轉的盤子,我們的關係,從來就不是我以為的那樣。這感覺真的很不爽!

所以,Uber Eats,我們的這段關係不能繼續下去了,我們分手吧!

我會重新學會走路去買便當,重新擁抱「出門覓食」的原始樂趣。沒有你之後,我會發現更多隱藏在巷弄中的美食小店,我會過得更好,我的味蕾和錢包也會更開心!

掰掰 Uber Eats! 👋

新資料夾

·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看看以下這張圖:你有一個「資料夾 A」,裡面包含了「資料夾 B」和其他檔案。你在 macOS 的 Finder 中選取了「資料夾 A」,右方欄位顯示出了其內容。

問題來了:如果你想要在資料夾 A 內建立新資料夾,讓它與資料夾 B 位於同一階層,你應該在圖片中哪個地方按滑鼠右鍵、選「新資料夾」?

(選項 1:資料夾 A 下方的空白處 ∕ 選項 2:資料夾 B 下方的空白處)

如果你的答案是「選項 2:資料夾 B 下方的空白處」,恭喜你,你擁有正常人類的直覺邏輯。可惜的是,macOS 顯然不是為了正常人類設計的。

不論你是在以上兩個空白處的任一個按滑鼠右鍵選「新資料夾」,macOS 的神邏輯都會決定把你的新資料夾放在跟「資料夾 A」同一階層!

(按下「選項 2」之後:WTF!)

我已經 N 次因為這樣把資料夾開在錯的地方,然後又要再把資料夾搬走。

正確的操作方式是,你必須在右邊欄位「全部檔案最下方的空白處」按滑鼠右鍵,而不是任何其他地方的空白處。你問如果資料夾 A 有很多檔案怎麼辦?沒錯,你就得像笨蛋一樣捲到最下方尋找那珍貴的空白處。

(按這裡才對!)

這就是 macOS,從 10.6 版 Snow Leopard 之後就一年比一年難用、設計越來越奇怪、越來越不穩的作業系統。Steve Jobs 還在世時那曾經「It just works」的 Mac,現在只讓人覺得「It just doesn't make sense」。

今年的液態玻璃更新之後,我預期 macOS 的難用度將會被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搞不好我們以後得要先吹氣讓液態玻璃起霧,然後用手指在上面畫出神秘符號才能建新資料夾,誰知道呢?

這在 Linux 不能用

·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聽過類似這樣的抱怨嗎?

「這 Wi-fi 網卡在 Linux 下不能用,Linux 好爛!」

LINE 在 Linux 下功能超級殘破不堪,Linux 好爛!」

真相是,當你的 Wi-fi 在 Linux 下無法運作,或者 LINE 的 Linux 版功能根本就是半殘狀態時,問題通常不是出在 Linux 身上。

真的是 Linux 的問題嗎?

真正的元兇,是那些硬體和軟體廠商。因為如果:

  • 📐 硬體廠商在設計產品時,遵守已經確立的標準規格
  • 🔍 軟體廠商讓檔案格式或通訊協定公開透明
  • 📝 他們提供完整的技術文件
  • 🔒 他們不用 DRM 把產品綁死

……那麼這些產品在 Linux 下不只一定能正常使用,甚至早就會有比其他系統功能更強大、更穩定的版本了。畢竟,自由軟體社群中可是充滿了熱心的技術高手,他們會把你的產品支援做得比原廠還要好。

廠商在想什麼?

但廠商為什麼不願意讓產品在 Linux 下好好工作呢?答案很簡單:

  • 🔧 他們希望你買了他們的產品後,遇到問題只能跪求他們幫忙(不然怎麼賺維修費)
  • 🔒 他們希望你的重要檔案、通訊記錄都只能用他們的軟體打開(不然你跳槽怎麼辦)
  • 🗑️ 他們希望有一天他們不再支援產品後,你的產品就變成昂貴的廢鐵(不然你怎麼會買新的
  • 💨 他們更不在乎如果有一天如果公司結束營業了,身為使用者的你會變成孤兒(反正錢已經賺到了)

那要怎麼辦?

所以,下次當你遇到在 Linux 下不能用的軟硬體時,想想以上的邏輯,別再說「Linux 好爛」了。

Linux 不是特定哪家公司的產品,而是屬於所有人的自由概念,代表的就是你、我和所有使用者的權益。當我們說「這東西在 Linux 下不能用」,真正的意思是「製造商不希望你脫離他們的掌控」,這正是這個產品對我們不友善的重要警訊呀!

對自己最有利益的方法,就是盡量不要選擇使用這樣的產品,轉而支持那些尊重使用者、願意開放、願意遵循標準的廠商。

一次到位

·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每次在家 💩💩 完沖馬桶,第一次沖完後,它總是會殘留一點點……漂浮碎屑。然後我就得耐心地等馬桶水箱再度充滿,再沖第二次,才能把全部的 💩💩 沖乾淨。這不僅讓人感到煩躁,也浪費兩倍的水。

我們都已經有能寫歌、畫圖的 AI 了,卻還沒有可以一次就沖乾淨的馬桶?為什麼馬桶水箱不能設計地大一點點(也許 1.2 倍就好),讓我沖水時可以一次到位呢?

平時生活中,許多我們不想做的事情也像這個馬桶。例如:

  • 我不想洗碗,所以我就偷懶隨便洗洗。結果下次要用碗的時候發現上面黏了一塊乾掉的飯粒,所以我又得重新洗過。
  • 你不想寫報告,所以你就草草了事交差。結果後來發現遺漏了關鍵的數據,不只需要重頭再來,還在上司心中留下了不可靠的印象。

不想做的事,更不會想做第二次。與其第一次隨便弄,然後因為沒弄好而被迫重來,不如用 1.2 倍的精力確保它一次到位,別讓同一坨 💩💩 折磨你兩次。

達文西憑什麼賣 130 億?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藝術的價值是由兩個層面決定的:「實用價值」和「脈絡價值」。

  • 🖼️ 實用價值:就是作品本身的功能性。你畫了一幅畫,畫布要錢、顏料要錢、你的時間也要錢,如果這幅畫還能看的話,會有人願意將它掛在牆上,有裝飾空間的價值。
  • 🧬 脈絡價值:就是作品背後的故事。創作者的身份、作品的歷史意義、表達的理念等等。

那些被視為最有價值的藝術作品,幾乎全都不是因為實用價值而昂貴的。「這是誰做的」永遠比「這做得好不好」重要太多了。

笨蛋,問題在「故事」

達文西的《救世主》(Salvator Mundi)是一張胡桃木版上的油畫,尺寸大約 45 x 65 公分。達文西當然畫得很好,但不管這幅畫再優秀,單就實用價值來看,頂多只值幾千美元而已。

(你說這幅畫值多少錢?)

但是!這幅畫在 2017 的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以 4.5 億美元(約 130 億新台幣)售出,買家是沙烏地阿拉伯皇室成員 Badr bin Farhan Al Saud,創下了公開拍賣藝術品的最高紀錄!

憑什麼?因為這是他 X 的達文西畫的呀!是畫了《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的那個達文西耶!全世界就這一幅而已,錯過就沒有了!而且如果買下它,還能獲得「擁有歷史上最高價的藝術品」的稱號,永留青史,想想就覺得超值!

當實用價值趨近於零

你可能會想,花 4.5 億美元買下一片沾滿顏料的木板根本就是盤子,但至少它還是一幅非常厲害的畫作,有一定的實用價值。那如果實用價值幾乎等於零呢?

讓我介紹一下 John Cage 的《4 分 33 秒》。這個作品的實用價值廢到不行,就是叫演奏者在 4 分 33 秒之內不要出聲。就這樣,沒了。

但憑什麼我們要覺得這作品很重要?因為這是 John Cage 做的,他本身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作曲家,有許多其他優秀的作品1,並不是一個單純出來亂的路人甲。

更重要的是,他是歷史上第一個這樣做的人。他挑戰了音樂的傳統定義,讓觀眾意識到這 4 分 33 秒的過程中並不是完全的無聲,你會聽到環境音、自己的呼吸聲、心跳聲等等,讓你重新思考什麼是音樂。這些都讓這首曲子有著超高的脈絡價值!

這也是為什麼如果你現在發表一首《1 分 39 秒》的無聲曲,大概沒人會理你的原因。因為你沒有脈絡價值啊!

實用價值的通膨危機

現在我們正在經歷一場「AI Slop」(AI 垃圾內容)的大爆發,每天都有無數 AI 生成的圖片、影片、音樂、文章湧入網路,你想躲都躲不掉。

用「前 ChatGPT 年代」的眼光來看,這些內容可能還有一些實用價值。但在 2025 年,當每個人都能點兩下滑鼠就生成「乍看之下有點專業」的內容時,這些 AI 內容的實用價值瞬間就會降到零了。

道理很簡單:當人人都可以印鈔時,鈔票就不再有價值了

試圖用 AI 大量自動化地生產內容,並讓閱聽者覺得有價值,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使用者也能用相同的 AI 生成相同的內容啊!這是個浪費時間的陷阱,但許多媒體公司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還沒想通,反而還更加把自己的內容 AI 化,加速自己的消亡。

生存攻略

在這個 AI 垃圾內容年代,生存攻略其實很簡單:

  • 🎨 如果你是創作者:努力提昇作品的脈絡價值。當你的個人品牌夠強時,就算你發表一坨大便,別人都會覺得是黃金。
  • 🔍 如果你是消費者:學習分辨一個東西有沒有實用價值,而不是被華麗的包裝迷惑。別把買黃金的金錢和注意力浪費在一坨大便上,除非你確定能夠以更高價轉賣給下一個笨蛋。

每天在這裡寫貼文,就是在累積自己的脈絡價值,希望有一天強到連發表「……」(無字貼文)都有十萬個人分享;在那之前,我還是先努力確保這篇貼文的實用價值大於零吧。

Footnotes

  1. 像是寫給預置鋼琴的 Sonatas and Interludes。(YouTube 連結

大型電玩在墨爾本

·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知道為什麼大型電玩叫做「arcade game」嗎?Arcade 不是拱廊的意思嗎?

🤔 冷知識時間

「Arcade」原本指的確實是那種「一系列拱門構成的、有屋頂的通道」,像是我在前幾天的文章中提到的 Block Arcade 和 Royal Arcade 這些古時候有錢人會去炫富的購物拱廊(shopping arcade)。

(這就是所謂的「Arcade」)

而「遊樂場拱廊」(amusement arcade)的概念,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的「penny arcade」(一分錢拱廊),這些地方會放置一些占卜機、力量測試機等等的投幣式機台。

後來,當各種投幣式的娛樂機台逐漸被發明,像是彈珠台、抓娃娃機,以及各種有螢幕的電子遊戲等,它們自然而然地就被放在這些已經存在的「amusement arcade」裡面。久而久之,「arcade game」(拱廊遊戲)就變成了投幣式電子遊戲的代名詞。

🏰 Fortress

這次在墨爾本,我們去了位於墨爾本中心(Melbourne Central)車站附近的 Fortress。它不是普通的大型電玩店,而是一個遊戲主題餐廳,你可以在這裡喝酒、吃東西、舉辦團體聚會,或者像我們一樣不吃東西直接走進來專心打電動也可以。

(歡迎來到中年大叔的遊樂園!)

現在的大型機台都不用投幣了,而是改成儲值卡系統。方便是方便,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投幣時硬幣掉下的「鏘」聲,搭配機台的投幣音效,才是大型電玩的醍醐味呀!

🔮 彈珠檯(Pinball)

我之前才在這個 blog 上抱怨台灣的大型電玩店都玩不到彈珠檯了(八成是因為維護成本很高),結果這家 Fortress 居然一次就給你三台!

(三台彈珠檯並排:這場景在台灣大概比稀有寶可夢還難見到)

(你看看它,多美呀!根本就是藝術品!)

如果你是年紀比較小、沒有玩過實體 Pinball 的讀者,玩起來像是以下的影片這樣。每次只要 2 AUD 就有三顆球的機會,技術好的人其實可以玩很久。(當然,我不是技術好的人)

💃 DDR 和太鼓達人

這裡還有好久不見的 DDR(Dance Dance Revolution)!我到現在都還記得許多初代 DDR 的經典歌曲,小時候我曾經還不錯厲害,但現在不行了,太久沒練。

(提醒你歲月不饒人的 DDR 機台)

既然是跟檸檬卷一起來,當然一定要玩太鼓達人囉!

(注意螢幕上的分數,左邊那個通關的當然是我)

檸檬卷玩遊戲的時候都會超激動,會超用力搓搖桿然後一直原地跳來跳去,就算給她很好按的 XBox 控制器,她也能把自己的大拇指弄破皮。這次打玩太鼓達人後,她的手也不負眾望地起水泡了。

(讓檸檬卷玩遊戲是很危險的)

DDR 和太鼓達人都是 2.7 AUD 玩一次(每人),可以玩三首歌,價格還行啦!

🏀 其他遊戲、照片

除了前面照片裡的之外,Fortress 裡還有很多其他選擇:

(滾球遊戲:超快速丟掉 2 澳幣的方法)

這裡真的很好玩,想要體驗「真正的大型電玩店」該有的樣子的人,來墨爾本的話一定要走一回 Fortress(他們在雪梨也有分店),可惜現在台灣已經找不到這樣規模和品味的地方了,大多數都淪為夾娃娃機店或是廉價機台集散地。

追加兩張照片,這是在墨爾本的另一家大型電玩酒吧 B. Lucky & Sons 拍的,Mario Kart Arcade GP DX 的機台,可以四人連線。

「玩的開心」標語:「的∕得」不分是全球共同問題,在澳洲也不例外。

玩完了大型機台,在墨爾本中心附近還發現了這個免費的迷你高爾夫遊戲,路過的時候可以隨手推個桿。這次本來也想要去真正的迷你高爾夫店的,可惜時間不夠了!

(如果是在台灣,球桿跟球應該瞬間就會被玩不見)

🔚 連載結束!

連載正式結束,這就是這次澳洲遊記的最後一篇了!其實這一系列也是寫給我自己看的啦,既然旅行是為了創造美好回憶的話,那麼寫成部落格貼文就是讓回憶保存期限更長的好方法。

謝謝你有耐心跟著我一路玩到現在,希望我的遊記也有娛樂到你,如果你知道台北哪裡可以玩到真正的 Pinball,拜託一定要寫信跟我分享!

澳式足球

·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6 月 22 號那天,我們踏進了墨爾本的漫威體育館(Marvel Stadium),準備看人生第一次的澳式足球(Australian rules football)。當天下午的比賽是澳洲足球聯盟(AFL,就是他們最厲害的職業聯盟)的 Western Bulldogs 對戰 Richmond。

(球場很~大!)

我「大概、有一點點」知道美式足球的規則(雖然平常完全不會看),但當地人暱稱「Footy」的澳式足球,玩法完全不一樣,讓我簡單說一下這在幹嘛:

  • 球場是橢圓形的,而且很~大!
  • 每隊有 18 個人(好多!)在場上追著一顆蛋形球跑。
  • 球員可以用腳踢球、用拳頭打球,但就是不可以用丟的。
  • 拿球跑的時候,每 15 公尺需要把球彈地運球一次,不然就犯規。(至於怎麼判斷這 15 公尺?我猜可能要先練就「澳洲之眼」才能做到)
  • 得分系統很簡單:球場兩端各有四根柱子,中間兩根比較高,外圍兩根比較矮。把球踢進中間兩根高柱子之間就得 6 分(goal);如果球打到柱子、或從高柱與矮柱之間穿過,就只得 1 分(behind)。
  • 最特別的是「mark」規則:如果你接到別人踢 15 公尺以上的球(又是這個神秘的 15 公尺!到底怎麼判斷的?),裁判會吹哨喊停,讓你從接球處開自由球。
  • 所以得分的重要策略,就是在「足夠接近得分柱的位置」接到長傳,然後開自由球直接射門得 6 分。

結果 Bulldogs 完全摧毀了 Richmond,最終比分 135-56,是一場從第一節開始就毫無懸念的比賽。

📼 你可以到 YouTube 上看這場比賽的 Highlights,感覺一下這比賽到底在幹嘛。

中場休息時,天空中出現了麥當勞的飛船:

場上還有吉祥物賽跑的活動,好久沒有看到麥當勞的奶昔大哥(Grimace)了:

(紫色那個就是奶昔大哥,我們一開始還以為它是哪個芝麻街的角色)

隔天我們又回去漫威體育館,參加免費的室外 NBA Watch Party;這天剛剛好是 NBA 總冠軍賽的第七戰,你說巧不巧?

體育館門口的大螢幕前擺了沙發和桌子,任何人路過都可以在這邊看球賽、吃東西、買紀念品,現場還有 DJ 在中場休息時主持簡單的贈獎活動。氛圍就像運動酒吧一樣,只是沒有屋頂以及風超大。

我其實是比較支持 Pacers 的,但結果 Haliburton 在第一節看似氣勢超強、進了三顆三分球之後竟然阿基里斯腱受傷退場!最終,雷霆以 103-91 拿下了今年的 NBA 總冠軍。

明天是最後一篇!

感謝你看到現在,明天就會是澳洲系列的最後一篇囉!還有什麼好玩的體驗呢?

墨爾本戶外冒險篇

·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經過上一篇室內的靜態活動後,我們終於要離開暖氣房,踏入墨爾本冬天的戶外世界了。

🦋 墨爾本動物園

第一站是 Melbourne Zoo。這個 1862 年就開幕的動物園,離市中心只有四公里,不用長途跋涉就可以看到許多動物。雖然是在市區,但園區面積是滿大的喔,可以讓你消磨不少時間!

(動物園的招牌,可以在 ZOO 的 O 裡面睡覺)

(蝴蝶屋是冬天的救星!外面實在有夠冷,躲進這溫室好爽!)

(動物園文章絕對不能少的長頸鹿照片)

🏠 布萊頓沐浴箱

接下來的四個行程,是我們買的當地導遊的一日遊。

當天第一個行程是 Brighton Bathing Boxes,一整排位在海灘旁邊的更衣小屋,被漆成了各種鮮艷的色彩和圖案,每一個都不一樣。雖然說這個地方在網路上應該已經被觀光客拍到爛掉了,我還是放幾張照片吧!

🏞️ 羅克弗酒莊

接著我們來到了 Rochford Wines ,位於墨爾本附近雅拉河谷的知名酒莊。一個已經戒酒的人來到酒莊要幹嘛呢?好問題,我也不知道。

冬天的葡萄園一片光禿禿,但無法阻止我們跟空的葡萄樹拍照。他們也有一個還不錯的紀念品店,我們買了一些不含酒精的紀念品,準備回去跟朋友分享「我去了酒莊但沒喝酒」的經歷。

🐨 希斯維爾野生動物保護區

下一站是 Healesville Santuary,專門保育澳洲原生動物的動物園。與其說它是動物園,不如說它是「要門票才能入場的野生動物棲息地」,比起市區的 Melbourne Zoo,這邊的狀態更原始、更自然得多。

這裡住著可能是我看過最有活力的無尾熊,完全打破我對無尾熊「24 小時都在睡覺」的印象:

這隻黑天鵝很明顯想要攻擊我跟我玩耍,可惜被鐵絲網擋住了:

這裡還有怎麼拍都上相的大嘴鳥:

🚂 普芬比利鐵路

最後一站是 Puffing Billy Railway,它是建於 1900 年的蒸汽火車,最高時速只有 24 公里,跟 YouBike 差不多。

最大特色是坐的時候可以把腳懸在窗外,體驗腳差點被呼嘯而過的樹枝鉤到的刺激感!這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鼓勵乘客把身體伸出車外的交通工具。

整趟旅程將近一小時。前 15 分鐘非常有趣,看著火車頭噴出壯觀的蒸汽,腳在窗外晃呀晃好好玩;後面 45 分鐘則是開始覺得很冷、風很大、屁股發麻,期待趕快到站結束這一切。

🇦🇺 明天還有!

整體來說這篇的行程都是很好玩的回憶,尤其推薦野生動物保護區和蒸汽火車!

澳洲系列文即將進入尾聲,明天再回來看看還有什麼有趣的體驗吧!

市場、展覽和櫻桃塗鴉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繼續我們的澳洲遊記!今天這篇都是在墨爾本市區中,比較靜態的活動。

🛒 維多利亞市場

Queen Victoria Market 裡面有賣紀念品,也有生鮮蔬果等等,基本上就像是台灣的傳統市場、文青小攤跟夜市全部合體的結果。

(有水果和蔬菜攤)

老實說,我覺得不怎麼好玩(但檸檬卷倒是很愛,一直想重複去,女人真的很難懂)。如果是想買一些「I ❤️ Melbourne」圖案的小禮物送國送人,這裡可能是很適合吧;但如果我真的住在墨爾本,大概不會特別偏好來這裡買東西。

(QVM 的門口)

🍃 卡爾頓花園

Carlton Gardens 就在剛才的市場附近,是一個占地 26 公頃的廣闊公園;差不多跟大安森林公園一樣大,只是少了跳土風舞的阿姨。有許多人會在這遛狗、野餐,或是像我們一樣撿地上的落葉拍照。

在六月(冬天)走在這邊,滿地都是金黃色的落葉非常漂亮,很適合坐在旁邊的長凳上思考人生,但是風很大就是了。

🤖 墨爾本博物館

Melbourne Musuem 就是在 Carlton Gardens 區域裡面的一棟建築物。我們去的時候剛好遇到 Lego Star Wars 特展,裡面有一大堆星際大戰的東西,全部都是用樂高堆出來的。像是這個黃色的人:

還有這個黑色大球:

但我完全不是 Star Wars 的粉絲,對裡面的角色一無所知,純粹是以看熱鬧的心情進來;沒有那種「哇這個角色居然被用樂高堆出來了」的激動,只有「這顆黑色大球到底要拼多久」的務實想法。

除了特展外,博物館還有其他區域,例如這個完全跳 tone 但好像有點療癒的室內森林區。

😵‍💫 冬季夜市

又回到一開始的維多利亞市場,冬天的每個禮拜三晚上,這裡會變身成 Winter Night Market,大家可以聚集在市場裡,享受美食和街頭藝人表演!

聽起來很好玩嗎?完全不好玩,人多到擠爆,完全不輸給尖峰時間的士林夜市和通化夜市;移動速度緩慢,要吃東西得排很長的隊。才進去不久我就想要離開那裡了,還是到其他地方舒舒服服地吃晚餐比較好。

📽️ 澳洲動態影像中心

ACMI(Australian Centre for Moving Image)是一個「螢幕文化」博物館,專門展示電影、電視、電玩遊戲和數位藝術。

好幾個展場都是免費的,除了讓你認識電影的歷史外,裡面甚至還擺了幾台遊戲可以玩,包含 Untitled Goose Game 和經典的 Street Fighter 2 大型電玩

進場時他們還會給你一張小小的感應卡,讓你把展場中有興趣的東西「書籤」起來,回家後可以再到官網看更多資訊。

🖼️ 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的門口有一個大大的「讚」雕像,提醒我們一直滑手機的話拇指會變長。

裡面的收藏也五花八門。有奇怪的黃色黑斑點章魚:

很多畫作:

椅子:

和高麗菜:

參觀都不用錢!在什麼都貴的澳洲,免費又舒服的展覽實在是太棒了。

🍒 額外的藝術

我們在墨爾本是住在一個叫做 Pascoe Vale 的郊區裡的小房子。

(這是一進門客廳的部份,房間和廁所就不拍了)

是一個很 Chill 的地方,要走一公里才到火車站,周圍都是矮房子住家,一家商店都沒有。

不覺得住在這樣的地方,整個心情就會平靜下來嗎?有種與世無爭的舒服感。

從家走到火車站的路上,看到地上有這個街頭藝術:

在附近的天橋上還有一個:

至於這到底是什麼,就留給你自由發揮想像力了。(我說這個是櫻桃!)

乒乓球、3D 暈和咖啡暈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墨爾本的冒險之旅繼續連載!

🏓 當購物中心變成運動場

這篇的第一站是 The District Docklands,它是位於墨爾本濱海港區的購物娛樂中心,一大片室內加室外的區域,有許多餐廳、商店、玩樂的地方等等。

原本的計畫是直奔這裡面的 ArtVo 3D 錯視藝術藝廊,讓檸檬卷拍照拍到爽。結果,吃完早餐後,在前往 ArtVo 的途中,我們發現長廊上擺著幾張兵乓球桌,拍子跟球都準備好了;球網是金屬做的、硬的,超級堅固。

於是,我跟檸檬卷就在購物中心的走廊上打起免費的乒乓球,完全忘記原本要去拍什麼 3D 藝術照!我想我們打了快要一小時,結果最好玩的行程居然是最不用花錢的那個。

🌀 暈頭轉向的 Dreamskape

結果後來我們沒去 ArtVo,而是去了它對面的這家 Dreamskape。這是一個小小遊樂場,有三個區域:

  • 🎬 Dream Verse:你進到一個房間裡,地板是透明玻璃(你可以自由選擇站著或坐在地上),上下左右周圍都是螢幕,然後它會播放讓你有 3D 感覺的電影場景(不用戴特殊眼鏡)。我們看的是跟恐龍有關的,但我沒什麼印象,因為它開始播放不到 10 秒我就開始 3D 暈,然後後面全部都在閉眼冥想。
  • 🎢 DreamCoaster:你坐在類似雲霄飛車的座位上,上下左右周圍也都是螢幕,但這次連座位都會隨著影片晃動。我想主題好像是跟殭屍有關的?我完全沒印象,因為我只專注在讓自己不要在這個高科技座椅上嘔吐
  • 🎮 遊戲區:有很多小房間,每間都是不同的遊戲。例如其中一個是要丟球打螢幕上的隕石,另一個是要在 LED 牆中找到特定顏色的按鈕,還有躲避雷射偵測器到達終點的遊戲(這個很好玩!)。在時限 60 分鐘之類可以無限玩。

(Dream Verse 裡面的樣子)

整體我是覺得還不錯玩啦,如果你不會暈車的話;尤其是如果有帶小孩來,他們應該會很嗨。

☕ 咖啡因過量之旅

我們買了一個 Walk Melbourne 的咖啡愛好者步行導覽。導遊 Andrew 帶著我們這個五人小團(其中還有一個是會說中文的香港朋友)參觀 Flinders Street 車站附近的巷弄咖啡店,介紹在地的咖啡故事和歷史。

(Flinders Lane 街景)

Andrew 非常親切,講解也很流暢,而我們只要負責一直不斷喝咖啡就好(當然咖啡的錢是包含在行程裡的)。三個小時後到了最後一家咖啡店時,我已經咖啡因過量頭暈,直接跳過咖啡改點了熱巧克力。

(導遊 Andrew)

💎 炫富聖地

Block ArcadeRoyal Arcade 是兩條華麗的古蹟級購物拱廊街!在沒有電腦手機和 Instagram 的維多利亞時代,有錢人炫富的方法就是穿得漂漂亮亮,然後在購物街裡走來走去,向其他人展示他們的品味和財力。

(Block Arcade 門口)

(Royal Arcade 內部)

🖌️ 街頭藝術

這篇的最後一站是同樣也在 Flinders Street 車站附近的、著名的塗鴉街 Hosier Lane

其實我對街頭藝術沒有特別感興趣,但既然都在附近了,還是就來朝聖一下,拍張「到此一遊」的照片吧!

未完待續

澳洲之旅連載還沒有結束,明天再回來看看我們又去了哪裡探險吧!